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北京推AI实体医院,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支持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将加快人工智能与医药健康的深度融合与示范应用,其中一项关键举措是“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垂类大模型企业挂牌AI实体医院”,旨在通过产业生态协同,加速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升级。
根据该征求意见稿,北京市将从夯实要素基础和加速示范应用两个层面系统推进。在夯实AI+医药健康要素基础方面,政策鼓励医疗机构、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同构建医疗健康高质量数据集,强化对多组学、临床试验、健康诊疗等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利用。同时,北京市计划在生命园三期等重点区域部署建设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化智能算力设施,通过区域联动为昌平区的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普惠性算力支持。对于符合条件并使用这些智能算力的企业,政府还将通过发放市级算力券的形式予以补贴,切实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在推动AI+医药健康示范应用方面,政策着力点更为具体。文件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和医疗机构联合攻关,开发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大模型以及针对药物研发、临床诊疗等具体场景的垂直应用模型,以期显著提升新药发现效率和临床诊疗的精准度。而最具创新性的举措莫过于明确提出支持挂牌“AI实体医院”。这意味着,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将与在垂直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大模型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成立实体化的AI医院。这种模式并非简单的技术采购或项目合作,而是旨在构建一个深度融合、协同运营的产业实体,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北京市正将人工智能视为驱动医药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和普惠性智算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燃料”与“发动机”;而鼓励开发专业大模型和支持挂牌AI实体医院,则是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形成闭环应用的关键路径。AI实体医院的探索,尤其引人关注。它有望将大语言模型在问诊咨询、辅助诊断、治疗方案推荐、患者管理等环节的能力进行系统性整合与验证,不仅能够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可及性,更能为AI医疗技术的迭代优化提供真实的临床反馈和数据支撑,从而形成“技术赋能临床、临床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
总体来看,北京此举是其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巩固和扩大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领域领先优势的战略布局。通过政策引导,打通数据、算力、模型研发到实体化应用的完整链条,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此举不仅将加速昌平区乃至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的能级提升,也为全国范围内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北京方案”。随着征求意见的结束和政策的正式落地,北京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实践探索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