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重庆渝中区“十四五”城市治理显成效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重庆渝中区围绕“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一重大任务,交出了一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亮眼答卷。通过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该区全面构建了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体系,推动城市运行更智慧、更安全,人民生活更便捷、更宜居,实现了从经济中心、都市中心向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的深刻转变。
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塑是渝中区取得成效的关键。该区全面构建了“1+7+11+N”的城市治理指挥体系,即以区城治办、区治理中心和“两办”值班室构成一体指挥中枢,纵向贯通了解放碑等7个一线指挥部和11个街道基层治理中心,横向协同了公安、应急等N个部门。这一体系打破了条块分割,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的快速响应与协同联动,为高效处置各类城市管理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提升城市运行智慧化水平方面,渝中区着力打造了覆盖广泛的城市感知监测网络。通过构建感知态势“一张屏”和风险管理“一张图”,该区对辖区内2005栋高层建筑、51座桥梁、13个隧道以及长达2032公里的地下管线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智能监测预警。这套系统将高楼消防、防洪排涝等180类、共计1.25万个风险点纳入落图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城市风险预警和管控能力。据渝中区治理中心主任、区城治办常务副主任陈大斌介绍,今年以来,依托这套体系,渝中区已有效应对了7轮强降雨天气和16次涨水过程,确保了城市安全平稳运行。
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精准切入,有效破解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治理瓶颈。渝中区以“小切口、大场景”为路径,清单化分类推进AI+综合场景建设。一方面,积极承接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智治”、“重大活动安全综合智管”等9个市级综合场景;另一方面,自主谋划了30个区级部门和街道的综合场景。其中,“重点区域大客流智慧导控”综合场景在洪崖洞、李子坝等重点景区实战运行,平稳保障了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累计8900万人次的游客畅游渝中。同时,“渝中消防”综合场景接入了25.49万个消防感知资源,集成了“消防车道通行保畅”等7个应用,累计整改隐患3.2万处,显著增强了城市本质安全。
智慧服务体系的完善,让市民生活便捷度和满意度持续攀升。渝中区推动1451项服务事项上线运行,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最多跑一次”比例提升至99.45%。通过闭环机制,高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7.4万件,办结率同样为100%。这背后是全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体系在智慧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坚持以宜居为本,渝中区不断厚植城市民生底色。通过实施十八梯、山城巷等标志性城市更新项目,累计焕新老旧小区达800万平方米,保留了母城记忆,提升了城市品质。在交通治理方面,新建了54个小微停车场,新增及共享停车位7953个,特别是在解放碑商圈建成投用了全国首条长达7.5公里的地下环道,有效缓解了核心区交通压力。此外,持续深化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将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综合服务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圈,不断擦亮城市的“颜值”与“气质”,让市民的幸福生活更加真实可感。
展望未来,渝中区通过“十四五”期间的系统性布局与创新实践,已初步构建起一个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可持续的智慧城市治理形态,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渝中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