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AI引爆電力需求,智慧電網商機爆發
全球人工智慧(AI)技術與應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其在驅動科技創新的同時,也引發了對電力供應的龐大需求。數據中心、AI伺服器與相關基礎設施的耗電量急遽攀升,已成為各國政府與產業界必須正視的課題。這場由AI引爆的電力需求風暴,不僅考驗著既有電網的承載極限,更催生了對「智慧電網」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帶動相關產業鏈迎來巨大的市場商機。
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台灣在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領域的產值已達新台幣1,19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顯示電力基礎建設正處於高速成長期。這股成長動能背後,AI扮演了關鍵的推手。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的專家指出,面對AI技術帶來的挑戰,必須加速布局以強化電網韌性,確保國家整體產業競爭力不受影響。
在產業前線,企業已積極行動。電源管理大廠台達電即為顯例,其近期公布的第三季營收高達1,503.17億元,再度改寫單季歷史紀錄。營運表現打破過往季節性循環,凸顯AI相關電力與儲能需求已成為強勁且持續的成長引擎。台達電在法說會中明確指出,公司正全力進攻AI伺服器所需的電力與儲能系統,以滿足其對電力品質與穩定性的嚴苛要求。

同樣受惠於此趨勢的,還包括電力設備指標廠商華城。市場研究報告分析,華城正站在「AI電力需求爆發與電網升級」兩大趨勢的交會點上。憑藉其在變壓器等關鍵設備的技術領先地位、持續擴充的產能以及穩定的接單狀況,公司被看好營收將持續成長,並維持高毛利率。這反映出從電力傳輸、配送乃至於終端應用的整個產業鏈,都因AI電力需求而進入新的景氣循環。
為了解決AI用電暴增可能帶來的電網穩定性問題,技術上的創新解決方案正不斷湧現。工研院發展的「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VPP)技術備受矚目。此技術能透過能源管理系統,將分散各處的分散式能源(如再生能源、儲能系統、可調度負載)進行整合與優化調度,形成「螞蟻雄兵」式的聚合效應,在電力吃緊時提供支援,有效提升供電穩定性與電網韌性。
對於未來的電力供應,政府部門也提出相關規劃。經濟部保證,在2032年前,台灣的電力供應無虞,但確保供電穩定的關鍵在於「電網韌性」的強化必須如期如質完成。經濟部長龔明鑫強調,除了持續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強化電網韌性與導入節能技術將是未來長期且滾動式布局的核心策略,以因應AI時代的能源挑戰。
綜上所述,AI的爆發性成長已從運算領域延伸至能源產業,點燃了新一輪的電力基礎建設與技術革新。智慧電網作為平衡供需、確保穩定的關鍵基礎,其背後的商機——從硬體設備、能源管理系統到整合服務——正全面性爆發,成為驅動下一波經濟成長與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