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专家齐聚为智能停车出谋划策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 胡利娟)据调查,现代城市主城区30%的交通流量为寻找泊位导致,停车难加剧行车难,首都北京由此造成的交通困难尤为突出。那么,该如何使用性能强大的智能停车以促进城市交通与停车更合理、更高效?
7日,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科讯创新沙龙上,单志广、王杰、申奥等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围绕“智慧城市与智能停车应用决策咨询”主题,各抒己见,深入交流,并以他们的真知灼见为解决“停车难”出谋划策。
作为全球城市化推进和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交汇,“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运用智慧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融入城市各个业务领域,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服务。
而智能停车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除了拥堵、交通事故、汽车尾气等城市交通问题,停车难也已成为社会、交通管理部门,以及道路、停车场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与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解释道:“智能停车是在 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DT(数据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停车要素和资源(人、车、路、停、费、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网络互通化、信息共享化、业务融合化、产业智能化。其本质是实现互联网上与停车相关的要素、资源及其关联服务、衍生服务,能互联互通、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和充分释放。”
单志广称,今后要发展“停车+”经济,构建数字中国,比如,“停车+”缴费、代泊、养护、导引、就医、信用、充电等十二项智慧服务。
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年增长15%,私人小汽车已超2亿辆,全国1/6小区停车位明显不足。
“解决停车难的根本途径是在城市建设中,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并从整体布局着手,多措并举,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使停车资源统一调配,加大增量的同时有效盘活现有停车资源,以便民惠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所长王杰说,所谓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就是“三位一体”,即线上支付道路停车管理、互联互通停车场联网管理、分时错峰共享及预约管理和信息收集公众服务一体化。她建议,在DT时代,要以数据驱动发展,编制城市停车专项规划,并实施停车相关设施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这无疑是让智慧交通发展如虎添翼。
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智慧停车就是集智慧交通、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于一体的系统,是智慧交通系统中,静态交通的核心,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有机元素。
丁丁停车创始人兼CEO申奥举例说,以北京和平家园为例,共享停车改造前,小区规划车位总数1065个,已经饱和,并且采取的是完全流动式的管理模式,停车管理混乱,而改造后,规范车辆出入识别,确定业主亲戚,内外单位的阶梯式收费,系统规划车位还新增400余个,现已达到1214个停车位。并优先匹配业主,实现共享自治。
根据已有停车场数据测算,各停车区域内低频次挪动车辆平均占比在30%左右。
申奥称,由此可见,共享停车可以将低频次车辆导走后,各停车区域内通过错时分享,能够大幅新增车位30%左右。此举同样也适合在街道停车资源改造为共享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