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发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如此看重城市管理的大数据?王臻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让数据说话”,通过数据共享让部门之间联动起来,让企业共同参加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工作。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地方走错了路,发展的是“假的智慧城市”。
他还认为,一些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往往是企业主导居多,而国内的智慧城市一般由政府主导,因此就更加需要考虑政府和社会或者行业单位的关系。而在前几年的经验中,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投资非常单一,对经济收益的考虑不足。
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被列入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据朝阳区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臻介绍,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后,区里着力发展城市中的各类数据共享,“把大数据放在第一位”。
由于并不是采取“小而精”的建设思路,而是全盘规划、广泛试点,不少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容易出现比较类似的问题。
因为协同不足等原因,很多地区正在推进的智慧城市并没能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徐振强表示,目前的智慧城市工作往往重视硬件投入,但对市民的参与和感受不够重视,对城市发展的诉求回应比较有限。以一些打车软件为例,原本可以基于交通大数据解决一部分市民的出行问题,但如果没有加以正向引导,导致线上注册的司机远远多于实际需要,可能会加剧拥堵。
4月28日,为期3天的第八届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Mobile Infi(微博)nity(世界的共振)”。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3万名科技工作者与创业者齐聚一堂,今年GMIC新增了机器人、VR/AR、设计、移动教育、移动医疗、智能汽车等众多热门领域的讨论,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和主要形式,手机App的一些创新玩法同样受到参会者的极大关注。视觉中国供图
他建议,未来继续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回归产城融合”,尤其要注重提升和当地主导产业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并且避免大量工程性项目的投资。
从2013年1月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开始,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出台了相应的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从不少地区的实际效果来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广泛性的成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里面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等各个子系统。”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认为,智慧城市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有着不同的意义,其目的是让城市运行更高效,提升城市品质。
真智慧与假智慧之争
那么,哪种智慧城市是科学而可行的呢?仇保兴认为,现在有三种概念的智慧城市是比较好的:第一是解决交通拥堵、水污染等城市病的;第二种是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原来的那些基础设施投入解决不了的问题,为节能减排服务的;第三种是方便老百姓监督政府的,“干得差的、干得好的一目了然,它把所有的东西都忠实地记录下来”。
在他看来,普通人对智慧城市的感知不明显并不奇怪。因为我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由于体制机制的特殊性,往往做的是全盘规划,但欧美发达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则一般是按照“小而精”的思路,“先从小的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