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 跨界造车前赴后继(附股)
新华社图片 制图/尹建
编者按:近年来,家电企业、锂电池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造车。业内人士指出,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三大趋势是跨界造车的主要动力,汽车产业链将加速融合。
电动化 智能化 共享化 跨界造车前赴后继
本报记者 任明杰
造车热潮迭起
传统汽车企业产销进入平稳期,新的势力却在迅速崛起。互联网企业、家电汽车、锂电池企业等纷纷跨界加入造车大军,大有颠覆传统汽车产业之势,特别是互联网造车,去年以来不断引发业内的争议。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进行了百万公里以上的路测,有望在2020年实现商业化,并于2025年实现量产。百度无人驾驶也完成了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其计划3年内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化,5年内实现量产。
家电企业是加入造车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3月6日,格力电器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交易标的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表示,收购新能源企业,就是要造汽车。
家电企业进入造车领域早有先例。1997年,春兰集团斥资7.3亿元收购当时亏损的南京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所属的专业汽车制造总厂,改名为“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启了家电企业涉足汽车领域的先河。2003年,奥克斯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收购沈阳双马汽车,获得SUV和皮卡生产许可。波导、夏新、新飞、山东小鸭等家电企业也前赴后继地进入汽车领域。
杉杉股份在人们印象中是服装生产企业,但根据工信部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83批),在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宁波杉杉汽车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备注为“新设立专用车生产企业”。资料显示,杉杉汽车为杉杉股份参股公司旗下子公司。
实际上,杉杉股份早已开始由服装产业向锂电池产业转型。2001年,杉杉股份收购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旗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新材料领域,主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公司表示,2015年向锂离子电池材料下游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拓展,布局动力电池模组及系统集成、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及车辆运营等业务,并在当年实现了销售收入,充电桩的投资运营项目也已落地。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汽车电子领域
本报记者 王荣
无人驾驶和车联网的浪潮,给汽车电子领域带来利好。根据德勤预测,今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48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汽车电子产业向车联网、大数据服务领域聚焦,车载电脑、车载网络和巡航系统等细分行业值得期待。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
汽车智能化,首先是汽车电子化的过程。近年来,上市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明显加速。
数据显示,2015年,汽车行业并购涉及金额达到4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并购案例大多涉汽车电子领域。如得润电子收购Meta System的60%股权,后者业务包括汽车功率器件、车联网业务、新能源车充电模块等。通过此次交易,得润电子快速切入汽车电子领域。
均胜电子也通过并购快速转型。继收购德国汽车电子公司普瑞、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IMA、高端方向盘总成供应商QuinGmbH后,公司在海外并购再出重拳,拟以9.2亿美元收购美国汽车安全产品巨头KSS,以1.8亿欧元收购德国TS道恩公司旗下汽车信息板块业务。
传统汽车电子上市公司则不断强化主业。以拓普集团为例,公司拟以不低于21.47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041.5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8.0亿元,用于汽车智能刹车系统项目、汽车电子真空泵项目等。拓普集团以汽车节能降耗、智能驾驶业务为发展主要方向,公司真空电子泵2015年逐步放量,第二代汽车智能刹车系统样品已试制成功。
此外,国脉科技拟募集资金总额14.4亿元,用于国脉物联网大数据运营平台等项目,业务逐步向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战略转型。国脉科技大数据平台项目将以智慧交通为切入点,与国脉集团旗下慧博股份深度合作,以前装T-BOX作为突破口,进军车联网领域。
市场空间广阔
智能化浪潮也给相关公司带来可观的业绩。
以方正电机为例,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94亿元、0.59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7.6%、480%,主要得益于汽车应用类电机、智能控制器等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71%、201%。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盈利约1770万-2046万元,同比增长2.2-2.7倍。
新三板挂牌公司奥迪威的业务涉及倒车雷达、自动泊车、智能停车、汽车防侵入等领域。2015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增长52%,主要因为公司在特斯拉、大众、通用、福特、尼桑等客户中的出货占比持续提升。
东北证券分析师指出,汽车电子化逐渐将人从驾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得更安全、更环保、更舒适。汽车电子化程度将逐渐深化,随着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化升级将加速,并开启广阔市场空间。
(原标题:电动化 智能化 共享化 跨界造车前赴后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