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山乡跑出“加速度” 浙江“数字乡村”正走来
日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了《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我省德清县、乐清市、桐乡市等20个县(市、区)获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占全国100个先进县的五分之一;松阳县茶叶“双卡溯源”等12个项目获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项目”,占全国96个创新项目的八分之一,先进县和创新项目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前所未有地服务和赋能浙江农业农村,一个个场景改造、项目创新,助力浙江乡村振兴,成为农业农村领域推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典范。
嵊州“养蚕工厂”,颠覆数千年传统养蚕模式
全球首个养蚕工厂在嵊州投产成功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在绍兴嵊州,养蚕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全年养蚕,这里已经没有了“春蚕到死丝方尽”中“春蚕”的说法。
今年1月20日,浙江巴贝集团“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一期项目在嵊州正式投产,攻克了工厂化养蚕的世界性难题。“可以说,这是一条全球领先的工厂化养蚕生产线。”省农业农村厅蚕桑领域首席专家吴海平表示,它颠覆了数千年来传统养蚕模式,将深刻改变浙江乃至全国的丝绸产业。
在嵊州巴贝集团,恒温恒湿无菌的生产车间里,一批批蚕宝宝被置于饲养盘中。盘底,铺有玉米粉、番薯粉、桑叶粉等合成的人工饲料,供蚕食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在这里中完成,这在专业上称为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殖。”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介绍,这是集蚕品改良、饲料配方、生产工艺、防病体系、环境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养蚕方式。
据了解,投产的一期工程年产1万吨鲜茧,在过去需要10万蚕农才能生产,如今在巴贝的车间里200名工人就能完成。金耀说,这背后是他们在工厂化养蚕领域的18项专利以及正在申请的50个发明专利在支撑。
“工厂车间里生产的蚕丝丝毫不逊于传统的蚕丝质量,甚至还会更好。”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孟智启介绍,实验结果显示,这类工厂化养蚕的密度超过农村传统桑叶饲养密度几十倍,且茧丝质量经权威机构检测均已达到国家标准5A级以上。这也意味着实现了家蚕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常年化和工厂化。
松阳“茶农茶商溯源卡”,打造“放心茶叶”
松阳茶产业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茶产业是松阳县农业主导产业、民生产业,全县有茶叶种植面积12万亩,农民40%从事茶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业产值源于茶产业。茶叶的质量安全,关乎当地经济的发展。
早在2011年,松阳县茶叶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就投入使用。刷开“茶商溯源卡”,在“交易历史”一栏里,能清楚查看每一笔交易的时间、数量、金额和交易人的身份信息。一旦茶叶有安全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茶叶的销售时间,通过溯源系统,直接找出问题茶叶的加工户。
茶叶经销大户胡晶说:“‘茶商溯源卡’的使用,大大减少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而且用了这张卡后,大批次的茶叶交易,也可以轻轻松松完成。最重要的是,收购茶叶再也不用担心添加剂、农药过量等问题了。加工户在加工的过程中,会自觉按照规定的流程来操作。”
“全县10余万名茶农,是茶叶质量安全的源头,用‘茶农溯源卡’,才能从源头上管住茶叶生产质量。”吴宝良告诉记者,为填补生产环节的溯源空白,松阳县2016年又推出“茶农溯源卡”。
刚办理完“茶农溯源卡”的卯山后村茶农孟长华说:“有了‘茶农溯源卡’,种茶不敢马虎了,对于哪些农药可以用,哪些农药不能用,都要搞得清清楚楚。”
据了解,有了“双卡溯源”,近年来,松阳县茶叶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
数字经济振兴乡村,浙江淘宝村数量全国第一
白牛村一家企业在制作山核桃仁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商近年来在农村发展迅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8)》显示,2018年全国淘宝村达3202个、淘宝镇达363个。淘宝村数量比上一年增长1084个,增幅达到51%。
淘宝村的兴起带动了周边村镇,进一步促进本地产业发展、企业转型、吸引人才返乡,促进收入增长,多样经济社会价值日益显著。2018年,全国淘宝村网店年销售额超过2200亿元。
从空间分布上看,淘宝村呈现裂变式扩散、集群化发展的特征,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明显。其中,浙江以1172个在全国遥遥领先。
近年来,浙江传统业态不断向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型业态演变和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的支持下,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社交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临安白牛村,就是一个被电子商务改变了命运的村子。这个位于浙江和安徽交界的落后小村落,紧紧地抓住了淘宝网诞生所带来的机会。在淘宝网店刚刚兴起的当口,白牛村的一些年轻人就开始在网上叫卖山核桃。三五年间,白牛村坚果电商就获得了“裂变式”发展,在淘宝和天猫的年销售额达到数亿元。
淘宝村的集群化发展,使浙江原先的块状经济变成了一个个数字经济产业带,成为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本。
推进“一号工程”打造高质量的数字乡村
2019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图片来源:浙江发布
去年十月,杭州吹响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号角。今年,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也是全省农村工作的重点。
数字乡村,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也公布了一套涵盖了数字田园、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等“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