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慧城市:科技革命中的未来城市之路,技术带来社会与城市运转方式变化
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是新技术变革与城市发展新挑战的共同产物,其本质是用技术的手段赋能城市,重塑城市的发展模式。
经过初期的爆发式增长,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认识深化和理性实践阶段。华东、华北、华中南成为智慧城市的主要市场,项目数量占全国的70%以上。智慧城市规划和顶层设计仍然是数量最多的需求,城市运营管理、政府政务、城市大数据、交通出行、应急管理的需求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智慧市政、智慧安防等领域则进入相对成熟状态。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领域广泛,当前已经形成了参与者众多的行业生态网络和激烈竞争与广泛合作共存的行业格局,并出现具有较强技术和整合能力的行业引领者。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本下降决定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从中短期来看,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受到城市财政能力、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行业近期机会空间包括智慧城市开发和运营、系统安全、细分领域的应用创新。
艾瑞认为,智慧城市将催生智慧城市运营商这一行业新物种,并与城市政府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应用创新者共同构成智慧城市的三大关键角色。艾瑞也对智慧城市的多种建设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角色的发展策略建议。
一、概念界定:科技革命中的未来城市之路
1、智慧城市:科技革命中的未来城市之路,技术带来社会与城市运转方式变化
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 “智慧星球”(smarter planet)愿景,在此框架下,IBM用“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的概念涵盖硬件、软件、管理、计算、数据分析等业务在城市领域中的集成服务。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进入到城市这一巨大的实践场所,经过不同的解读、应用和概念延伸,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综合发展理念。智慧城市的兴起,得益于ICT技术革命带来的网络联通、数据爆炸、计算机与云端处理能力的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感知、联系、应对内外变化的模式发生改变,形成了可以应用于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交通管理、智能建筑、商业服务等广泛的城市应用,使城市的运转模式发生根本转变。
2、智慧城市=操作系统+应用,智慧城市提供公共和商业领域的应用,提升并创造价值
智慧城市在基础设施和“操作系统”的基础上,生发出多种应用类型。其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城市应用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应由城市政府主导;在此基础上,随着城市场景中的服务需求不断复杂化,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且需要由市场以更高的效率和品质提供。在实际建设中,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特征、需求、资金等情况,有选择、阶段性地发展智慧城市应用。
3、智慧城市的本质:智慧发展是一个渗透过程,并且终将内化到城市概念中
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让城市成为一个连续、高效、整合、开放的生态系统,营造流畅便捷的生活体验、高效的交通系统、有活力的商业环境、持久的产业发展动力,成为城市持续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智慧城市并非某种发展概念的终局,而是一个技术持续重塑城市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从个人生活、商业服务、公共管理等领域开始,向城市中的各个场景和应用领域渗透。可以预计的是,“智慧”的理念将内化到未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使“智慧城市”=“城市” 。
二、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利好下的探索前行
1、中国是智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2013-2015年间智慧城市数量经历爆发式增长
2010年以后,智慧城市理念在中国经历了短暂的概念普及,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这种爆发,在国家层面表现为2013-2015年间相关政策、指导意见、试点的密集发布;在地方表现为积极推进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数量已经超过500个,居全球之最。
2、也是最适合智慧城市发展的国家,中国城市是科技创新的理想试验场
城市具有高密度的人口、快速迭代的市场和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能够催生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是科技企业延长产品线,整合技术、资金、业务、市场的最好舞台。从IBM的“智慧星球”开始,科技与互联网行业对城市的探索从未停止,如微软的“城市计算”、谷歌的“未来城市”、阿里的“城市大脑”、百度的“AI+城市”……科技巨头在城市领域的布局体现了智慧城市的商业和战略价值。中国的城市数量众多,流量巨大,移动互联网与新的商业模式的结合使中国的智慧城市市场空间远超其他国家,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华东、华北、华中南区域占据全国市场总量的70%以上
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的落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因此各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数量,可以成为衡量行业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从政府公开信息来看,在2013-2018年的7年间,由各地方政府委托的智慧城市项目的中标数量从12个激增到162个,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5%。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项目显著多于其他地区,从地域范围来看,华东、华北、华中南地区的项目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70%,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集中区域。4、智慧城市规划设计需求数量最多,城市大数据需求增长最快
从类型来看,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仍然是数量最多的地方政府委托项目,说明大量地区的智慧城市发展尚处在早期谋划阶段;城市运营管理、政府政务、城市大数据、交通出行、城市应急相关的项目增长迅速,在2014-2018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40%;智慧市政、城市安防等领域也具有较大需求,但项目数量增速放缓,表现出市场趋于成熟的特征。
三、产业业态:激烈竞争与广泛合作的生态网络
1、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图谱
2、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竞争生态:四种厂商围绕核心领域进行差异化布局与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