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建立综合统筹协调机制 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构建监管网络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心指导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和思路,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成果共享。经过几年来的创建,城市综合管理的效果持续显现,城市承载力宜居度不断提升,环境品质进一步加强,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厦门是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这是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好褒奖。
坚持共同缔造
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率先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目前全市93%的居民小区和42%的农村地区已实施垃圾分类,岛内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全覆盖。持续加大垃圾分类执法力度,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提升综合管理执法实效
严格户外广告管理。市人大制订专门法规,结合金砖会晤保障强势推进清理,至今共清理违规户外广告店招40560块,约55万平方米,组织编写户外广告店招设置规划、导则、标准等22部配套制度,逐个片区、逐条街道推进规范设置,有力美化了城市天际线和建筑立面的景观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
深入推进“门前三包”。市委、市政府接连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丰富“门前三包”的管理内容和范围,明确日常管理执法的责任主体、组织形式和运转机制。目前全市已统一“门前三包”的工作标准,打造首批示范街,“门前三包”作为市容主抓手重新焕发生机 。
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
自2013年启动共同缔造以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做法深入民心,成为推进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精神之基和力量源泉,成为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的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城市管理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发展共建。特别是注意基层党建引领、发挥党员作用,以党建带动城市管理落细落实。目前城市管理部门各个党支部均与所在街道、社区开展党建联创,联合组织党员进社区、进村庄、访商家、入工地,深入城市每个角落,发动群众共创文明和谐家园。
积极采取网格管理模式,构建区、镇(街)、村(居)、网格四级综合管理体系,尽可能把资源、管理、服务下放基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无缝对接”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网格中的每一级定人、定岗、定责,压紧压实日常管理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例如,在“两违”治理中,通过细化网格划分,落实监管责任,综合运用动态巡查抽检、无人机航拍、卫星图片比对等手段,强化问题发现和督察,做到对违建“露头就打、出土就拆”,新增违建得到有力遏制;在深化落实“门前三包”管理上,创新建立并全面推广“三级街长”制,由街道办主要领导、社区负责人、社区网格管理人员分别担任一、二、三级街长,将日常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并对外公示,实现各类市容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反应和及时处置。
建设共管。升级“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变责任书为承诺书,在强化外部监督的同时,更加强调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推进全民垃圾分类,目前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80%,许多小区从居民代表中选出监督员,义务指导督促垃圾分类投放,有力促进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实现综合管理网格化精细化
持续开展“两违”治理。这成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工程。2014年至今累计拆违3372万平方米,为城市发展腾出宝贵空间,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市委为治理新增“两违”配套了责任追究办法,市政府研究制订历史“两违”认定标准和分类处置意见,协调市中院制订“裁执分离”实施办法,多渠道多方式消化历史违建。目前已形成新增违建岛内零增长、岛外有效控制,历史违建存量逐年削减、拆后土地利用逐年提升的良好局面。
实现高位协调
决策共谋。积极搭建载体平台、培育社区组织,成立社区群众共建理事会等议事平台。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通过平台充分了解群众诉求、吸收合理建议。目前已累计完成300多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和7200多栋建筑物的立面提升,有效解决“老、破、旧”问题,消除“脏、乱、差”现象。
成立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城管委”),负责城市综合管理的宏观决策、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市长兼任市城管委主任,市城管委办公室挂靠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城管委自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城市综合管理运行机制 。
持续在数字城管向“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过渡上下功夫。目前已完成顶层设计,组织编写《厦门市智慧城管建设三年规划实施纲要》,提出城市物联网感知、部件信息整合、智能监管体系、全方监督考评等一系列项目规划,力争2021年建成智慧城管。
夯实城市管理科技基础
从单一管理提升为全面管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生态文明保护、鼓浪屿申遗、金砖会晤保障、扫黑除恶等全市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先后牵头组织对“两违”、市容环境、广告店招、夜间烧烤、油烟扰民、噪声扬尘、垃圾分类、非法燃气、规范养犬等进行联合整治,有力改变过去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全面解决城市管理难点、空白、死角和盲区,切实做到“一盘棋、抓到底、管到位”。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厦门市正在加紧推进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作为重要一环,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顺应新形势、深入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发展智慧城管
联合整治“四车”乱象。牵头规范共享单车、僵尸车、渣土车和改装车管理。经过整治,全市共享单车总量从高峰期的41万辆缩减为15万辆,车辆使用、停放日趋规范有序;僵尸车辆在全市住宅小区、背街小巷彻底绝迹;渣土车运输造成的扬尘污染、路面污染问题大幅减少;改装车占道经营在主次干道基本杜绝。
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质量和效率。一是强化综合指挥,年均受理派发城市管理投诉12万件以上,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汇聚数据资源,包括群众投诉、视频监控、网格巡查、地理信息、卫拍和航拍资源以及来自规划、国土、建设、环保等平台的数据;三是对每年汇聚到平台的20多万条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深入剖析城市管理热点和问题,全盘掌握城市管理执法现状,使城市管理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