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由京东数科谈起:智慧城市真的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吗?
由京东数科谈起:智慧城市真的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吗?
2018-11-21 19:28 来源:丁道师 开发 /菜鸟 /京东
原标题:由京东数科谈起:智慧城市真的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吗?
2018年11月20日上午,京东金融在北京新国展举行第二届JDDiscovery大会。会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正式宣布了一个各方猜测已久的“小事”:京东金融品牌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以此同时,陈生强公布了京东数科品牌新logo和业务结构。
不难看出,京东金融升级成为京东数字科技,意味从金融到科技的升级,有了更多业务拓展的可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京东除了数字金融业务之外,还推出了京东城市、数字化企业服务,智能机器人等业务。甚至会上京东还公布了“京东养猪”的相关计划。
当天的活动,我一大早从大兴开车两小时多,堵堵停停赶到会场时活动已经开始,正好听到陈生强阐述京东金融的品牌升级过程。
当然这场活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还不是京东金融的品牌升级,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关于“智慧城市”的演讲,潘院士有一个观点让我记忆深刻:智慧城市是美国提出的,但率先在中国大规模落地应用,有超过50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的研究。
其实,经常有不少朋友和我讨论智慧城市相关的话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物联网或者智慧城市这样的名词,仅仅是停留在理念层面或者实验室阶段的概念口号,我们都已经喊了很多年了,短期内是无法落地的。
持“智慧城市难落地”论述的人不在少数,我认为这是一群带着“近视眼镜”的研究者。我们完全可以有信心的讲,智慧城市在中国已经落地,并且不是一两个城市的一两个应用,而是大规模、批量化的应用,并且已经开始深刻的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是很多东西作用越大,存在感越低,我们无法感知罢了。
其实京东金融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简称京东数科),也正好说明了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正在从实验室和研究院阶段,开始全面的从产业和市场层面落地,加速的应用到各行各业。
今天我不谈趋势,更不谈大道理,就通过一系列已经落地的案例,来“实证”智慧城市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为了有力的回击智慧城市唱衰论者,我今天不做任何未来的展望和预估,就从我过往的系列文章中,把已经落地的企业或者机构的案例拿出来,我相信这样更有说服力。
滴滴智慧交通灯方案 解决济南拥堵难题
曾经的济南,应该是我去过中国最堵的大城市了,比北京还要堵。
后来济南交警和滴滴出行合作,在一些路口设置了滴滴的智慧信号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发现治堵效果明显,工作日早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10.73%,晚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10.94%。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智慧城市的应用案例,利用滴滴智慧交通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浮动车轨迹、地磁、卡口等数据验证之后,滴滴可以推导出路口的全量交通数据,将数据输入模型中,通过调整参数,可以“仿真”出不同优化方案实施之后的交通通行状况,从而给出最理想的优化方案,从而让“智慧信号灯”不断进化,用大数据、高科技,帮助城市交通更加畅通。
后来,滴滴不断的扩大战果,短短几个月内没,在全国各地上线了200多个交通灯(2017年底突破1200个),在武汉各路口平均延误时间降低29.74%,对城市交通的改善效果显著。同时,发布智慧信号灯2.0版,在更多的区域进行信号灯的落地,同时又带来社会效应的提升,比如仅在济南一城,过去一年里竟减少了4.4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美团28分钟配送背后:智慧调度
科学的调度运力,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汽车火车飞机公交地铁,到网约车、快递车、外卖车等等,在今天的中国,基本都实现了高效且科学的调动。而且在中国已经被千百万人实践出来的智慧调度体系,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城市。智慧调度在中国落地的深度和广度,都冠绝全球,包括欧美在内的主流发达国家,客观的讲这方面是无法和中国媲美的。
在这其中,我经常提到的一个案例是美团外卖,美团外卖现在日均活跃配送骑手数量约53.1万人,覆盖城市超过1500个,单日订单突破2000万单,这么庞大的骑手数量和订单数量,分布在如此多的城市,是怎么实现高效配送的呢?
美团外卖通过智能技术的研发落地,智能配送调度系统每天匹配50多万外卖小哥,并且基于海量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在50毫秒内,迅速找到配送最优组合,而且为骑手提供路径规划确保平均配送时长不超过28分钟,这是整个行业公认的奇迹,未来随着对AI技术的应用,相信这个时间会进一步缩短。
另外包括饿了么、达达、闪送等等,都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了高效的调度和配送。每天最少有几千万国人,享受到类似的服务。
京东和苏宁的无人“阵营” 已经上路
几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解放了人力,让人的效率得以十倍百倍的提升。而智慧城市以及相关物联网理念的落地,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人力的,大量的领域被机器人或者智能程序代替。我们把此称之为“无人时代”,而“无人时代”的阵营组成包括无人便利店、无人餐厅、无人飞机、无人物流分拣中心、最后一公里智能配送机器人、L4级别的重型卡车等等。
在这其中,我经常作为案例分析的企业是京东和苏宁。
京东到了今天,全自动分拣中心、L4级无人驾驶重型卡车、续航1000公里的无人大飞机、诸葛智慧供应链、吸睛无数的网红快递机器人....一大批的物流智能黑科技和技术创新加速落地,从根本上降本增效,提升了物流的仓储、分拣、配送等全链条效率。
苏宁同样组建了自己的“无人阵营”,也包含了智能分拣和配送、无人快递车和重型卡车等等项目。以苏宁雨花物流基地举例,这个占地130亩,存储能力达到2000万件商品、日发货量181万件的集智能仓储、分拣、发货于一体的超级物流基地,采用了自动堆垛机、自动分拣流水线、自动面单等等无人配备,绝大部分的环节实现了无人操作,极大的提高了运营效率。苏宁物流上海奉贤园区内苏宁做了首个AGV无人机器人仓,单件商品平均拣货时间只需10秒,小件商品拣选效率超过了5倍传统人工拣选,准确率高达99.99%以上。
可以说,京东和苏宁等企业的大量研究成果的落地,为智慧城市的理念落地写下坚实的注脚。
阿里的第四方物流:货通天下
阿里旗下的菜鸟第四方物流平台,其实已经超过智慧城市的范畴,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智慧中国的组成部分。
当前的中国,在东部的平原的区和沿海地区,基本上解决了物流时效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些问题,因为2013年以来菜鸟网络的出现,70--80%的包裹通过菜鸟的信息平台进行统筹、配送,得以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