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医疗AI行业新突破,数坤实现临床全流程“拍立得”
马春娥表示:“我相信,如果能够快速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智能化价值,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智能医疗服务的无处不在,行业的商业化是一个必然,数坤的商业化也将水到渠成。”
从国家政府政策的层面来说,其态度已经很明确。在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家就将“互联网+医疗”列入未来长期规划,互联网诊疗平台、人工智能+医疗等也在陆续发文。从器审中心的角度,对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逐渐会申证,早在2017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已对此类软件有所界定。软件定价方面,很多地方性政府的发改委已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收费标准写入收费目录,比如上海、浙江、青岛等地。
临床刚需迫切,但技术的可行性又如何?数坤科技CEO马春娥告诉亿欧大健康,任何一个人工智能诊疗场景都需要考虑三个技术要素。首先,有没有支撑起这个场景的高标准、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库;其次是针对诊断场景的深度学习模型研发。虽然深度学习算法有很多公开的开源模型,但这些模型都是在一定的数据集上训练出来的,且大多是基于自然界的二维图像。而医学图像解剖结构的精确提取和诊断是在三维空间上,所以需要做大量的模型创新和研发;最后则是有没有检验算法效果的金标准数据,以及金标准数据是否容易获得。
提及医疗影像AI项目,肺结节筛查、眼底筛查、乳腺钼靶等似乎是最普遍的答案。但其实,在这一类以第二代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医疗影像AI项目之外,医疗人工智能还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临床价值。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但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治的,而冠脉CTA是无创诊断冠心病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像数坤这样自负盈亏的医疗影像AI企业,商业化是必经之路。归根到底,医疗影像AI产品的商业化还是取决于最终临床的价值。马春娥认为:“医疗影像AI的临床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否真的解放临床影像医生的生产力,把医生从体力劳动和流程中解放出来,让其回归医疗本质,更好地服务患者;第二,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实现数据结构化、语义化、标准化,给临床学科研究带来便利和新的基础,帮助医生提升对疾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整个医疗生态的基础。”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积淀和医疗行业资源储备,数坤科技从成立之初便决定由这一领域切入,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冠心病这一疾病的早防早诊早治。起步之初就踏入“无人区”,颇有些“披荆斩棘破风浪”的意味。
此外,数坤科技的人工智能产品并不仅限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像智能辅助诊断,而是向疾病的整个诊疗闭环纵深发展,全面覆盖心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等模块,手术导航、手术规划、精准用药等AI产品已开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同时,数坤科技也在向更多的病种拓展,如头颈产品已蓄势上线,并进入宣武医院进行临床测试。未来,和冠脉产品一样,这款头颈AI产品也将为影像科医生提供头颈疾病的智能辅助诊断全流程。
影像诊断科医生正在操作冠脉CTA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目前,数坤科技跨过一个又一个门槛,完成了心脏冠脉影像的全流程智能化。该款心脏AI产品已经进入了全国一百多家三甲医院,包括协和、友谊医院、阜外医院、安贞医院等等。尤其在近日,数坤科技冠脉CTA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投入武汉市中心医院临床使用这件事,对于数坤乃至行业都具有跨越性的意义。武汉市中心医院亦成为华中地区首家运用智能辅助诊断实现冠脉CTA影像诊断全流程改善的医院。
对医疗影像AI企业来说,取得与三甲医院、顶级医院的合作十分重要。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形成高质量的标注数据训练模型;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顶级医院的标杆作用,对产品的品牌背书。但要经过医生的考验,并深入医生的工作生活并非易事。只有真正契合医生的临床需求,同时输出能够进入到医生实际使用流程的同质化、结构化诊断报告,医疗影像AI产品才算是真正应用于临床,而非只是“进入”医院、躺在医院“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