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清华经管陈劲讲述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排名:从榜首到榜尾的多维度
与2017年国标智慧城市指标系统不同,该指标系统中,增加了附加评价指标,它是对城市除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社会治理等六个方面以外的综合评价的附加评分,例如生态宜居指标已移入附加评价范围,参考2017全国宜居城市排名榜单进行评估,对城市的生态宜居程度进行评估。环境友好、生活舒适、生态良性循环、高资源利用效率、经济高效的绿色智慧城市是必然的未来发展模式(陈劲,2010)。
Frost & Sullivan(2014)将智慧城市划分成八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智慧政府、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科技、智慧医疗、智慧市民,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可通过这八个方面去细化衡量。
IESE的世界智慧城市排名中,中国的城市并没有表现出优势,排名最好的为香港,第42名,上海和北京分别位居第80和第90名,进入了前100。也有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排名被评估为“差”,如重庆、沈阳、哈尔滨(见表2)。
智慧城市模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总结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系统
本文将提出中国的智慧城市模型和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列出2017年中国智慧城市排名,更深入地分析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
Cohen(2015)将智慧城市分为六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智慧移动、智慧人群、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政府、智慧建筑,从这六个方面衡量城市的智慧程度。
潘砚娉:伦敦大学学院智慧城市与城市分析专业硕士,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所研究员
延伸到城市,智慧城市通过各种数据传感器搜集信息,并以这些信息有效地管理资产和资源(Hamblen,2015)。更具体地说,智慧城市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物联网(IoT)、城市信息学等技术最大化地有效运作城市,从而更好地连接居民,并且提高其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性发展(Cohen,2015)。因此,智慧城市可以理解为数字城市的升级形态,数字城市结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所实现的更为互相联动和智能的城市形态(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