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聚焦2017年八大新经济亮点 智能物流机器人成新风口
摘要
【聚焦2017年八大新经济亮点 智能物流机器人成新风口】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国新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5G、大数据、内容付费等多领域灿烂花开。共享单车、支付宝、网购、高铁,被老外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在“新四大发明”中,新经济占据三席。(证券日报)
此前推出了无人超市:Amazon Go。该超市一经出现即引发轰动,尽管当时Amazon Go的推进虽然并不顺利,但很多人已察觉到零售业的智能自动化趋势和商机。
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已开始建设无人超市,如去年7月分,集团CEO刘强东也表示要在全国大量开设京东无人超市,并计划2018年在全国开500家无人超市。
如今,传统的零售企业如娃哈哈、罗森、好邻居、欧尚超市等,以及缤果盒子、小麦、Eatbox等新兴创业公司相继入局无人零售。
无人零售的优势无疑非常明显,其能大幅削减成本、提升便利效率、同时营造现代感。而这些正是商业的本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无论是新技术所代表的趋势还是潜在客源,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诱惑”,因此,有不少创新型公司进入该领域,也直接导致无人便利店成为了创投圈最受瞩目的创业风口之一。公开资料显示,无人便利店项目至少已经吸金超过10亿元。其中,如缤果盒子、小麦铺等项目,融资金额均超过1亿元。
此外,根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在无人货架这个领域一共涌入了超过50家创业公司,风投砸进去了超过20亿元。拿到了钱的无人货架企业开始激进地扩张。为了不输给竞争对手,它们大手笔采购设备,在实体便利店和居民小区迅速布点。
事实上,在无人便利店实际运营中,店面维护、补货等环节还无法脱离人工管理。软硬件系统开发、货物的丢失等方面也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便利店到底还是不是值得投资的模式?盲目入局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会不会成为新零售趋势下的炮灰?
对于未来发展,有人认为无人超市面临重重困难,而同样有行业人士表示,科技改变商业模式,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人超市2018年会是爆发之年,并且随着这个行业随着继续往前推进,也会进一步规范。
无人驾驶隐现40万亿元蓝海
2017年汽车科技行业收获颇丰,关于无人驾驶的相关创业项目已经累计获得近百亿美元投资,随着各类政策的陆续落地,各家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公司纷纷大展身手。这些都表明,无人驾驶已经驶入了一个不断加速的轨道。
面对全球上万亿美元规模的汽车市场,业内普遍认为,无人驾驶对汽车产业的变革之大,远超福特T型车诞生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之后,现有的汽车的技术、能源、设计都面临颠覆性的变革,未来将成就40万亿元的市场蓝海。
在政策层面,2017年各国政府不断推出关于无人驾驶的鼓励性政策,其中中美两国在自动驾驶的技术、资金投入方面全球领先。2017年我国更是将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加速相关立法及扶植政策。作为中国无人驾驶的领头羊成新风口
随着传统行业不断地与科技碰撞。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也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传统模式向机器人智能物流升级。
伴随着电商发展,快递包裹量也在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快递已进入单日快递亿件的时代。随着包裹量的增长越来越快,物流行业需要思考如何为“未来的日均10亿个包裹”做好准备,这使得使用机器人来节省人力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做法。
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步伐最早,其2012年在全美仓库中就部署了1.5万台机器人。此外,国外也成立了很多物流机器人品牌,如硅谷公司Fetch Robotics、印度公司Grey Orange Robotic的Bulter、日立HITACHI的智能机器人等。
使用无人仓是实现机器人智能物流的重要一环。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动作可以被智能化设备所取代。京东物流CEO王振辉最近就表示,京东无人配送站点会在近期开始运营。加上此前,京东物流已经在上海“亚洲一号”投入使用了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京东无人机和京东配送机器人已在常态化运营,加上京东在宿迁的首个无人机机场的正式启用,标志着京东物流的全供应链“无人化”正在实现。
除了京东外,电商巨头阿里和苏宁,物流巨头申通和圆通等均加大了无人仓方面的布局,阿里去年8月份启动的惠阳无人仓是我国实际投入使用的规模目前最大的无人仓库;苏宁双十一前全面上线了云仓库;圆通则从上海中心开始,正在大面积上马自动分拣线,无人仓正在我国遍地开花。
随着各家巨头的积极布局、新锐创业公司的迅速崛起,各大企业纷纷加入了智能物流机器人的市场布局和研发中来,尤其在我国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物流机器人已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制约智能物流发展的问题,例如成本高企,才能有效发挥智能物流系统的作用,以及无人机配送能否广泛应用到实处还需要2018年给出答案。
共享单车境遇冰火两重天
2017年,毫无疑问是属于共享经济的年份。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房屋等共享产物衍生而出,共享经济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在众多共享创业项目中,最受人瞩目的莫过于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ofo和摩拜作为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围绕他们的话题源源不断。谁才是行业老大?未来究竟是合并还是竞争?一直引人热议。
不仅如此,ofo和摩拜还吸引着大量的投资者的目光,就连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阿里也分别投资了摩拜和ofo。从2017年来看,ofo和摩拜都得到了大约1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有消息称,ofo的下一轮融资也即将到来。
除了融资,ofo和摩拜也在积极的扩张海外市场,英国曼彻斯特成为摩拜单车登陆全球的第100个城市;ofo目前已经进入20个国家,超过250个城市。
不过,从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来看,那些得不到后续融资的企业日子就没有这么好过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短短几个月,就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因为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而结束运营。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3Vbike等共享单车企业都在经历了短暂的春天之后,遭遇了停止运营的结局。不仅如此,部分企业还出现了押金无法退回的问题。
押金问题一直都是共享企业无法规避的问题。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汽车,都有企业被爆出拖欠用户押金。酷骑单车更是被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开发文谴责,目前警方对其展开了调查。早前因资金链断裂的共享汽车EZZY,因资金断裂问题,拖欠用户押金,至今仍有用户未收到押金。
侥幸存活的共享单车企业日子也不太好过,ofo和摩拜占据了太多的市场份额,要想从中得到一丝机会十分艰难。哈罗单车和汽车累计销售60.9万辆,同比增长51.4%,全年销售量有望超过70万辆。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发展。一方面有政策措施的因素,但更多的则是消费习惯的变化,出行经济性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了实实在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