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市立医院迈进智慧医疗时代
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的“沃森智能肿瘤会诊中心”引来各方关注。护士操作移动护理机。医卡通自助服务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医疗开始大踏步跨入大数据与智慧医疗时代,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经过20多年的信息化布局和发展,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智慧医疗信息网络平台,百年医院在智慧医疗变革中焕发出崭新面貌和蓬勃生机。
移动医疗、移动护理
市立医院医护人员的新装备
2017年,移动医疗和移动护理系统全部上线,市立医院(集团)发放移动护理车180余台,医生移动查房车170台,护理PDA450余台,医疗PAD1100余台,市立医院(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家所有医生都佩戴智能PAD的医院。医生们可以一边查房,一边查看影像资料下医嘱,手持PAD更能随时随地掌握患者的所有资料;护士们通过智能终端,直接扫描患者腕带二维条码、药品条码等,对病人和药物进行智能识别,确保医嘱执行准确,降低了医疗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区域医卡通
信息时代新的就医体验
市立医院(集团)以“青岛市区域诊疗卡”为载体,完成医卡通系统的升级改造,成为市卫计委第一家连入区域平台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居民可持社保卡或居民健康卡进行预约挂号、充值、看病、费用结算等,大大简化了就诊流程,缩短了挂号、缴费、结算时间,避免了多次排队的烦恼。在外科门诊,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张其亮医生展示了门诊病人医卡通的操作及应用,病人的姓名、性别、既往病史、主诉、检查、诊断、医嘱、取药等信息一应俱全,便捷地出现在显示屏上,而且病人持卡在医生诊室便可以完成“诊间结算”,避免了扎堆缴费问题。
至今,市立医院(集团)本部院区和东院区先后启用百余台医卡通自助设备,近80台壁挂式自助查询机,自助设备实现了自助办卡、挂号、预约、缴费、打印病历、打印报告等功能,所有操作步骤均有语音提醒,操作极为方便;门诊实现二级屏分诊叫号,实现诊间支付;患者通过手机App软件可以进行预约挂号、挂号扣费、报告单查询;病房自助设备,通过插诊疗卡或扫描病人腕带条码,可查询住院费用清单,后期还将实现自助充住院押金,自助结算、自助点餐等。
“沃森医生”驾到
为患者定制个体治疗方案
2017年4月,市立医院(集团)“沃森智能肿瘤会诊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市立医院(集团)在全球大数据下为患者制订应对肿瘤的最佳诊治方案,成为青岛医疗精准化、服务便捷化、管理精细化的开拓者,标志着青岛进入智能医疗新时代。截至目前,已为260余名肿瘤患者精准定制个体治疗方案。
同时,市立医院(集团)依托青岛市国际医学合作中心平台,深化拓展与国内外高层次医疗合作。早在2012年3月,市立医院(集团)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联合成立“青岛渥太华大学心脏病医院”,双方每月开展一次远程会诊及现场病例讨论,内容涉及心血管专业、影像、介入等相关专业。 “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对上下级医院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国内、国外知名医院的远程会诊,构建起国际化的医疗联合体资源共享平台。
“云医院”搭台
让分级诊疗落地生根
2016年6月,市立医院(集团)成为全国首家“物联网云医院”建设试点单位。两年来,依托“互联网+”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三甲医院”的品质效应扩大到对口帮扶的贵州安顺、甘肃陇南,以及即墨、莱西等青岛周边医疗资源匮乏的区市。
目前,市立集团依托“集团理事会”构架模式,先后与44所医疗机构建立了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起分级诊疗系统,为成员单位提供了学科、人才、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的发展支撑。借助智能信息平台,实现了理事单位之间的区域医疗数据共享,双向转诊、分诊顺畅衔接,分级诊疗顺利落地,让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医联体”带来的实惠。年度共接收各成员单位上转疑难危重转诊病人1768人,向各成员单位下转慢性病和手术恢复期病人1851人次。另外,借助互联网平台的直播功能,理事单位的基层医护人员可以直接参与集团的内部学术会议、病例讨论分享等,实现与市立医院(集团)专家的零距离接触,更加快捷、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的诊疗水平。
电子病历六级认证
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2017年,市立医院(集团)完成了电子病历系统上线,电子病历系统与HIS、LIS、PACS等系统整合,实现了管理信息、医疗信息、影像信息、实验室信息、病人信息、病历信息、药品信息、财务信息、物资信息的高度共享。HIS系统的成功切换,让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决策支持,踏上“精细化管理”的新起点,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HIS系统的重建,为完成六级电子病历评审,建立院内标准的数据总线,实现院内各业务系统、数据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记者 黄飞 通讯员 伊丽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