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实录】姜子炎:群落AI+建筑——一种无中心的智能建筑解决方案
这是一些新的技术,我们认为整个实施过程当中可能有一些变化,以前是传统建造流程以功能为导向,先设计功能,根据功能挑选产品,现在是整个建筑节能过程有些变化,面向功能的定制化过程,基于新平台的建造流程,采用通用平台+个性化应用的方式。
2、数据不准确?控制子系统数据上不了,或者上来了不对;
每个房间一个智能节点;从各邻居获得到目标区域的移动时间,挑选其中最短的时间累计通过本区域的移动时间,并发布给邻居;挑选最短路径作为本区域的移动导向。
开发技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行业有这么多的好公司和行业人士,大家在节能方面,在智慧家居方面、安防方面都有很棒的想法。这里只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和一种硬件途径,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大家工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想做的事情,在中央大脑上把数据放上去,把模型建出来,把所有事情干完,做集成、数据。那么智能建筑一定需要中心吗?我们把建筑控制管理功能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实时控制/全局优化:设备之间自动化管理;实时性高,快速响应;被控系统的特点是局部影响大,逐步扩散影响。第二部分是管理:为“人”服务;允许有一定的延迟;从任意点接入,了解全局信息,对指定点的操作。
应用案例
清华大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姜子炎出席本次活动,并上台以《群落AI+建筑,一种无中心的智能建筑系统》为主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把建筑控制管理功能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实施控制,设备之间自动化管理,这样才能节能、省人力成本。另外一个部分,为人服务,根据很强的实时控制,快速响应满足里面人的变化,对比以往数据,航向相关建筑的数据给用户提供策略。他表示,人工智能与智慧建筑发展,和来自生物界的群落智慧很类似,从各自小个体,相互协作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4、系统建模?对优化运行很重要。整个楼的运维,要节能、减人工、自动化,因为这些每个子系统各干各的就不行,怎么做全程优化控制,许多学术论文还有期刊都表明得有系统模型。怎么建模?建模不是每个系统的事情,设备相互之间连接本身也是模型一部分。不同的系统控制起来不一样,比如做安防,不同的空间策略不一样,得知道空间结构,每个东西不一样。
第一个例子关于广州TIT创意园,微信总部办公楼,变风量系统控制。每个房间热水不一样,送风量不一样,怎么办?在每个地方加一个风阀调节风量。
以下是姜子炎的现场演讲实录:
(现场实录,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千家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优化修改。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