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运营商如何发掘车联网市场?
五是跨界产业链。通过建立用户车主平台,客户可以在上面购买坐垫、车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等相关汽车产品。虽然这只是属于局部产品突破,但是可以扩展业务收入来源,并通过产品专属优惠等手段维系用户和提升用户价值。
一般来说,我国互联网公司从2015年起开始布局车联网产业。
运营商车联网业务面临四大难
外有AT&T公司所作出的榜样,内有中国市场呈现的诱惑,即使市场利益二三次分配后,对于运营商收入提升和运营拓展依然有巨大促进作用,所以通信运营商值得在该领域有所行动。
其二,运营模式。因为车联网不仅涉及网络连通领域,还牵涉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汽车制造商设备匹配、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到理清思路,确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分配模式,并处理好各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才能打造一个完整产业链和产品运营体系。
其一,网络负荷。即使仅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当今国内移动网络通信负荷已经很重,各种信号覆盖、网络稳定问题依然是客户投诉重点。所以对运营商而言,需要在车联网的网络支撑上及早布局,否则一旦车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网络负荷将成为巨大挑战。
运营商布局车联网五大切入口
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估计,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产值将至少达到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全国共有1.5亿辆汽车,与智能手机同属于一个数量级。到2018年,业界预测车联网所占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
受近年来经济大环境影响,许多传统行业和领域都进入了发展低谷。但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为数不多的“常青树”,汽车市场依旧保持自己应有的活力,该领域以物联网为概念所诞生出的车联网也获得了各方关注。
发展车联网业务也存在不少困难。
通信运营商想要进入车联网产业,以下几个方面将是关键切入口:
对于运营商而言,优势在于通信管道控制,如果要想步子迈得稳固,就必然要从数据传输入手,再通过行业合作进行业务延伸。
三是ICT业务融合。比如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相应硬件设备,对汽车运作过程以及驾驶者操作全面监控,对汽车保养维护、驾驶者操作安全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虽然当今车联网产业被普遍看好,也被认为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阻力和问题依然很多。这里有法律因素、各方博弈因素、用户投入因素、社会管理因素等等。所以要想在这个领域抢占先机,必须厚积薄发,及早布局,协调各方力量,谋求行业发展最优解。
一是信息通道。主要是指移在车联网监控、导航、娱乐等动通信方面领域上,用户通过数据传输形成系列产品。比如推出导航不限流量包月产品、汽车音乐包月产品、汽车视频套餐、车载WIFI流量包等。
其四,初期支出。正因为车联网涉及行业领域广泛,所以对无论是产品研发、后台支撑、人员培养都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初期支出可能会是个较大的负担,需要做好资金储备。
其三,收入模式。用户在汽车维护上就已经有了一定费用支出,尽管车联网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如何充分挖掘出用户需求并能让用户愿意多花钱来购买服务,这也是车联网运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是集约管理服务。通过车主信息、汽车信息、用户通信业务信息统一平台化管理,为用户省去汽车缴费、罚款、保养等汽车维护方面遇到的繁琐流程。让用户通过联网认证后就可以把个人所有汽车集中在专属平台或客户端上管理,并在平台上完成缴费、提交罚款、汽车美容优惠查询等操作。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那里的车联网产业佼佼者是通信公司AT&T。早在2015年第二季度,全美已经有480万辆互联网汽车在使用AT&T的物联网络。AT&T还陆续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澳大利亚建立数据中心以支持其车联网业务,AT&T已经将服务范围布局到了美国本土市场之外。
四是家庭业务融合。发掘既是存量家庭业务用户又是车主的用户,通过多屏共享、固移结合,用户既可以在汽车上监控家居状况,也可以在家中实时监控汽车状况。此外,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VR、人脸指纹识别等热点技术进行业务拓展和渗透。例如,自动设定每日行程,用户可以获得从上下班到接送孩子的最优路线和实时路面状况等信息。
车联网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