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上海造"智慧路灯" 自调亮度 一杆多能
2015年,国内首批15根“智慧灯杆”亮相上海大沽路。“一根智慧灯杆,囊括了过去近十种道路杆体的功能,不仅解决了杆体林立的乱象,还可以有效节约城市地面和空间资源。”王强告诉记者,“智慧灯杆”正在从上海出发“走向”全国,有望解决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路杆太多、占用有限路面资源的市政难题。
目前,“上海造”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已经加入苏州、包头、重庆等全国各地的数字照明物联网建设中,落地应用300多套,在全国智慧照明系统中占据“半壁江山”,各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拥有了“智慧大脑”的路灯并未自我满足,还在追求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一杆多能”。“智慧灯杆”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扩展其信息感知功能,建立一个覆盖全市的信息感知网络,为未来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WiFi上网、手机充电、监测PM2.5、人群导流,都可以找“智慧灯杆”帮忙。
原标题:上海造“智慧路灯” 自调亮度一杆多能
聪明的路灯不仅可以看天色自动调光,还能当充电桩,连接WiFi,给手机充电,甚至监测PM2.5,导流城市人流……这不是幻想中的未来城市,在位于武宁路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0研究所,这些都已经变为现实。如今,这种最先进的“智慧灯杆”以及其背后的“智慧大脑”,已在上海大沽路示范应用,并正从上海出发“前往”全国各地,再加上已在全国多地落地使用、拥有“智慧大脑”的路灯,上海研发制造的智慧路灯系统,正为北京、福州、深圳、武汉、嘉兴、南京等众多城市的夜晚贡献智慧之光。
“这两种信息回传方式互为补充,每一盏路灯就像一个小小的路由器,随时回传路灯信息。”王强告诉记者,让路灯“开口说话”是整个路灯智能管理的关键一步。接下来,研究人员还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点,通过GPRS公网通讯搭建城市照明监控管理平台,利用传感器和短距离通信等技术,检测路灯开关箱电压、电瓶、功率、电能量和接触器状态灯参数,实现对城市照明能源的有效控制管理。
晚上八九时,车水马龙,路灯亮如白昼;子夜之后,人迹稀少,路灯慢慢暗了下来……苏州中轴北路上的一排排路灯似解人情,每晚跟随着城市“心情”或亮或暗。细心的市民还发现,如果偶有一盏灯光频闪不定,第二天就会有维修人员来更换。原来,这里已经使用了上海研究团队最新研发的城市照明物联网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数量多、分布广、对环境依赖性强的城市路灯被该系统“一网打尽”,实现了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
按需照明变成现实
让路灯“开口说话”
有望解决市政难题
要想路灯变聪明,必须要给城市照明系统“洗脑”。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0研究所的智慧照明系统研发团队就开始了相关研究,探索让路灯能“自己说话”的信息通信系统。如果给每根路灯铺设“网线”,需挖坑凿路,成本高;如果利用无线网络,费流量,成本也很高。如何能低成本实现稳定可靠的照明通信呢?50所盛同科技的研发中心总监王强告诉记者,研发团队采用数字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云计算处理技术,实现并首创了国内用于城市照明管理的物联网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真正做到了“按需照明”。
仔细看“聪明”路灯,会发现它们的头上多了一根铅笔长短的黑色小天线。这是一种全新的单灯控制终端,依靠内置传感器捕捉路灯信息、运行状况和电流状态等,然后通过短距离高频无线通讯平台,将采集到的信息,随时报告给街口的控制箱。若遇恶劣天气,路灯周围有强信号干扰,黑色小天线就会“隐身”,路灯间的电线此时变身网线,照常传送路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