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杭州先行,中国智慧城市的春天来了
综上所述,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一个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春天正在到来。当然,实践中如何平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适度超前性和投资有效性,避免建设重复浪费,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严肃课题。
近几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突破,而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使智慧城市的发展在技术层面如虎添翼。对于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国家信息中心的单志广曾认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处于起跑、跟跑甚至与国际社会并跑的阶段。“在某些地方,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应用,国外比不上我们的水准。”
【期号:3639】【版面:05】【作者:王晓涛】【】
2020-04-14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杭州依托城市大脑率先开发和应用“杭州健康码”“亲清在线”等数字平台,为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全胜”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实现了决策科学化、治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其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市场定位,将加速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指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其中,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成为《意见》中备受关注的内容。未来通过不断破除数据确权、自由流动、隐私安全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完善配套措施,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数据资产化进程,构建数据治理监管体系,将促使数据要素充分参与市场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近日,为促进杭州“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杭州市人大2020年度立法计划,杭州市司法局组织起草了《杭州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对数字赋能、数据采集、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等各领域进行了规范,未来将为探索具有杭州特点的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图为“2019阿里云峰会·北京”活动现场的展示大屏。记者王晓涛/摄
事实上,当下智慧城市建设可谓正当其时,原因有三:
其三,试点平台和方案多年的探索实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样板。近年来,包括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以及科技创新公司,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围绕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在许多地方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实践,为加速扩大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杭州先行,中国智慧城市的春天来了
近些年火热的“智慧”二字,基本上发轫于2008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如今,“智慧地球”已鲜有人提及,而“智慧”二字却在信息技术领域日益普及,诸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电力、智慧零售业、智慧基础设施甚至智慧城市,等等。诞生于2016年的“城市大脑”,如今已在国内不少城市生根开花,甚至香飘海外。如果我们从更广的范围审视城市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自然会联想到智慧城市。
王晓涛
“城市大脑”最早发源于杭州,由杭州市和阿里巴巴合力打造,当时旨在探索大城市治理数字化的杭州方案。目前,来自全市70余个部门和企业的数据汇入了城市大脑,日均新增数据达到8000万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