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慧城市现在的态度和情况怎样
与前两阶段有所不同,在3.0时代则要求城市将大数据全面应用,并能够创造性地提升市民的体验。
如今中国智慧城市新建设热潮正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迅速蔓延。
在BAT三家企业中,阿里巴巴算是行动最早,最为积极的,在2016年就提出了城市大脑。
在2014年2月27日,一场智慧城市领域中的意料之外发生了。
在智慧城市1.0时代,各个政府部门建立了各自的数据孤岛,到了2.0时代,政府系统建设开始呈现横纵分割特征,并形成了基于共享的交换平台和协同应用。
智慧城市迈向3.0
值得关注的是,在智慧城市的各个板块之中,除了大的平台型公司,AI初创公司的贡献能力已不容忽视。
通俗地讲,智慧城市是指通过新技术改变人们交互的方式,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及反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本文转载自CV智识,作者张雪,原标题《诞生11年,入华9年,今年的智慧城市会更好吗?》。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城市大脑推出的这三年来,在智慧城市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2019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方面表示,目前,全球已经有23个城市引入了城市大脑,覆盖了交通、城管、文旅、卫健等11个领域,48个场景。
在这一过程中,布局智慧城市的企业们也开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平台侧,以BATH和运营商为主的大型企业,进一步开放自己的技术能力,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生态圈。而巨头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完全的对立而是在竞争中合作。
2018年12月,《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将市民体验的权重从2016年的20%提高到了40%。这反映出一个信号: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产品,还需要人文关怀,市民的主观评价而非客观数据更为重要。
同时,智慧城市发展的思路、技术、标准和政策还存在争论和不确定性。
政府在智慧城市的订单预算上也丝毫不手软,动辄以亿元计。比如最近,阿里云城市大脑中标“智慧九江”1.9亿人民币项目。
随着5G的商用,运营商在智慧城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