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市北区举行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平台、城市智能交通产业
青岛新闻网10月14日讯(记者 于泓 )10月14日晚7时,市北区委、区政府在区机关二楼会议厅举办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平台、城市智能交通产业集聚平台工作方案答辩,这也是市北区“1412”发展格局中12个大平台的首次答辩。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正义,区委副书记李建伟出席答辩会,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焦明伟主持答辩。
此次答辩务实高效,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管委会主任张锡涛作为主答辩人,青岛地铁集团、区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发展专班、招商促进中心、地铁工程推进中心、双山街道、河西街道、人力资源产业平台、城市智能交通平台负责人作为副答辩人。答辩中,主答辩人张锡涛借助PPT演示,重点阐述了市北区打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平台、城市智能交通产业集聚平台工作方案。
随后,副区级以上领导同志、受邀专家学者、部分区直部门负责同志等20多位同志一一提出问题。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平台工作方案答辩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雷率先提出问题:“在推动商圈发展和人力资源产业小镇建设方面创新片区有哪些具体措施和工作路径?”创新资源片区主任张锡涛作出回答:“首先创新片区一直在提升商圈功能品质和扩大影响力方面持续发力,重点瞄准青年人工作生活消费需求,在‘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特色街区、完善公共配套’等方面聚力推进,为吸进更多的优秀青年创业者入驻片区,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生活保障。其次结合新都心商圈现状,创新片区从宜业、宜商、宜居三方面,大力完善新都心商圈青年经济要素,最大程度提升片区所有项目的整体活跃度和黏连度,确保步行商街的通达性,加快启动福州北路过街天桥建设工作,通过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等形式整合资源,把新都心商圈打造成365*24小时全维度地铁沿线商业黄金连廊。另外片区充分挖掘和利用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空间载体和产业优势,按照‘一园一轴三带’规划设计理念,对新都心商圈核心区域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内涵丰富、景观多元的人力资源产业小镇。未来新都心还将通过引进深夜食堂、补充老年儿童群体消费需求、串联步行街等方式,实现商圈业态愈加丰富多元,让入驻片区的创新创业者生活愉悦、工作舒心、消费放心,毫无后顾之忧的共享商圈衣食住行游乐购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实现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加速汇聚。”
针对如何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形成有效的新产品成果转化落地体制机制这一问题,区人社局局长张泳答辩表示,人力资源产业园7层18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搭建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争取在2020年底建立功能基本完备的青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为此市北将启动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引导性政策制定和配套体制机制建设工作,持续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金,积极联合风投机构参加成果对接交流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作为园区入驻企业,上海外服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周慧关注的焦点是方案中提到的智慧化虚拟园区和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淘宝平台”建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李伟佳表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处在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和融合发展的拐点。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动态呈现的智慧化虚拟园区必将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新形态,也是市北打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平台的核心构建内容。建设智慧园区的初衷是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也热烈欢迎各类人力资源企业和机构参与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中来。借助数字化智慧园区平台,市北将全力打造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淘宝平台”。借鉴现有电商行业的发展模式,打造以专业、诚信、高效、便捷的OTO(线上到线下)“展示—交流—体验—交易”为主要功能的中国北方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交易中心。
在城市智能交通产业集聚平台工作方案答辩中,市北区副区长刘大川围绕智能交通产业平台在打造地铁产业集聚高地的过程中,有什么措施吸引地铁产业集聚,如何促进产业融合,打造产业生态圈提出问题。创新资源片区主任张锡涛回答:“智能交通产业平台将以地铁大厦为核心,依托黑龙江南路地铁沿线的楼宇资源和土地资源,打造地铁产业集聚高地。目前,该区域内在建的项目有高端装备制造制造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入了高端装备、轨道交通、地理信息、无人驾驶、生态循环利用等领域里的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了围绕城市智能交通产业的一个小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创新片区还将以地铁大厦为原点,从不同维度开展产业招商,从而加速地铁产业集聚。一是加强与地铁集团的合作,在重点打造金融、传媒等核心竞争板块的同时,加大集团其他现有产业和关联产业引入。二是做好与区外同类产业园的衔接,实现与兄弟区市产业园借位发展和错位发展,重点引进咨询、设计、研发、销售等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三是瞄准国内外知名智能交通企业精准发力,将前期梳理的地铁产业链企业进行认真筛选,通过打造产业环境、政策引导、走访对接、上门服务等方式,对优质企业进行重点引进。通过这些举措,不断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垒砌产业发展高地。”
方案中提到,创新片区已针对地铁经济特点,共梳理出101个地铁上中下游产业链节点及276家骨干企业,以此作为招商重点。针对这一举措,地铁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孙红梅更关注创新片区将通过哪些措施,高效地引入、保留这些优质企业。创新资源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军表示:“针对地铁经济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平台将会同有关专家、业内人士认真筛选、严格把关,争取将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优质企业落户入驻,逐步形成产业生态。与此同时,创新片区也将充分借鉴国内外在城市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营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面的‘管家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