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镇江模式

2016-05-04 15:2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荀果 吃喝闪歌词 切原赤也天使化 妖兽教室外传 海信手机主题 wuyueqingse 无良妖皇 淮南一中贴吧 kw1742 龙潜花都林逸 儿女传奇之替身情缘 绝色逃妾 徐海儿 神州夜航在线收听

  2、“三个机制”

  ——以问题为导向,干在实处,让低碳发展可观可感

  低碳发展是一项全新事业,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没有现成的法规和可实施的制度可以借鉴,涉及国家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以及法律和政策仍然不够协调配套。二是干部群众对低碳发展的认识有待加强,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目标先进性不够、制度创新积极性不高、基础与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三是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把目标和蓝图变为现实,关键是要下大力气、用实招硬招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三大问题当中,地方党委政府完全可以在后两个问题上大有作为。在试点实践中,镇江着重建立健全了三个机制:

  1.顶层推动和项目化推进机制。构建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框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实体化运作。调整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增加“三集”园区产值收入占比、战略性新型产业收入占比、落后产能淘汰率、空气质量、城镇绿化覆盖率等生态指标,加大服务业、文化产业、单位GDP能耗、污染排放等指标权重,切实发挥绿色考核的导向作用。层层签订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状,制定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以及法治保障、工作纪律保障、问责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促进低碳发展责任落实。全面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低碳产业、构建低碳生产模式、碳汇建设、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能力建设、构建低碳生活方式等“九大行动”。2013至2015年,每年分别确定低碳“九大行动”细化任务102项、126项、120项,并将任务分解纳入年度党政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展开。低碳“九大行动”实施两年,随着一个个具体项目的推进落实,一幅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逐步铺展开来。

  2.试点示范机制。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企业、景区、机关、学校、小区、村庄等碳排放及碳汇建设七大领域,选择165家单位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在低碳产业、低碳生产模式、碳汇建设、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能力建设等七大领域,选择25个典型项目作为低碳示范项目重点推进。积极开展低碳景区、低碳小区、低碳学校、低碳机关、低碳村庄等低碳试点创建标准研究,逐步建立低碳试点标准体系,并按此标准对低碳试点单位进行考核评估。突出培育三大亮点:一是启动生态新城建设。2014年,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的镇江生态新城(官塘低碳新城)被纳入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所列6个试点项目之一,同时被纳入全国首批13个APEC低碳发展城镇推广入库项目之一。重点抓好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碳汇、低冲击开发雨水收集处理、绿道慢行系统、智慧管理等六大工程,打造新型低碳示范城区。二是研究规划“零碳”示范区。初步选择扬中市、世业洲、江心洲等3个县域和乡镇作为“零碳”示范区的试点区域。三是着力培育低碳园区。抢抓中瑞签署自贸协定的重大机遇,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加快推进低碳高校园区、科技新城低碳园区、南山创意产业园等重点载体的建设。

  3.共建共享机制。注重顺应群众期待,弘扬生态文化,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全方位宣传,让低碳“入脑入心”。依托新闻媒体、政府性网络媒体、“全国低碳日”活动等平台,加强低碳典型案例、技术和政策的宣传。在地方主流网络媒体设置低碳城市建设专栏,建立“美丽镇江·低碳城市”新浪微博,每周发送低碳手机报。在市区重要地段、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电子屏、公交车车身、重要路口行人遮阳篷等投放低碳公益广告。搭建多层次载体,让低碳“落地生根”。开展“低碳教育进课堂”“地球熄灯一小时”“低碳生活进我家”等各种形式的低碳体验活动,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推进生态村创建,积极创建国家级公共节能机构。这一系列举措,推动形成了全社会支持低碳建设、共推低碳发展、共享低碳成果的生动局面。广大市民也真切感受到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出行更低碳了,共投放清洁能源公交车350辆、LNG长途客车157辆,实现CNG出租车100%全覆盖,投放公共自行车12470辆,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3.5%;天空更蓝了,2015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为255天,占全年70%,PM2.5浓度降低9%;大地更绿了,“十二五”期间累计造林面积21.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5%;河水更清了,城市河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75.8%。

  3、“三个创新”

  ——面向未来探路,持续努力,创造低碳发展高效益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镇江低碳发展寄予的厚望。“十三五”已经开局,镇江要以创新理念继续深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将坚定走好“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路径,始终坚持“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定位,更高水平推动低碳发展,打造更多特色和亮点,加快建设清新秀丽、富有特色的“强富美高”新镇江,为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奉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镇江经验”。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如下:

  1.深化“四碳”创新。以“生态云”为核心,加大力度抓好资源整合,着力提升数据分析比对、综合研判和实践转化能力;以碳排放达峰路径探索、碳评估导向效能提升、碳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碳资产管理成效增强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碳转型、项目碳评估、区域碳考核、企业碳管理,进一步打造镇江低碳建设的突出亮点和优势品牌。针对产业结构偏重、化石能源消耗占比较高的现状,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精生态农业,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集约度,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统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园区循环化改造、大气污染防治、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重点任务,确保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下降双控”的目标。

  2.深化制度创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围绕“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完善创新低碳发展制度。一是全面落实并刚性执行主体功能区制度,以此为“龙头”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体系,有效遏制无序开发、重复分散、浪费资源等问题。二是坚持以市场化机制推进低碳建设,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设立低碳发展基金、发展低碳“互联网+”、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三是积极稳妥探索低碳发展地方立法,坚持立法引领和执法规范双管齐下,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保障低碳城市建设在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3.深化模式创新。更加注重精准发力,强化项目化推进,扎扎实实抓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等低碳行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更加注重典型引路,在全力打造生态新城等重大亮点的基础上,围绕新能源、新技术应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慧城市建设等,积极谋划推进一批碳减排潜力大、投资强度高、带动效益好的典型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放大示范效应、促进整体提升。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拓展中美气候峰会、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成果,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领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国外的好做法、好经验,因地制宜转化成低碳建设的新模式。(作者 中共镇江市委书记)


1 2 3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