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大数据助力智慧交通筑通途
图集
近日,在中国贵州贵阳,2017年中国“云上贵州” 智慧交通大数据创新大赛开幕。 “我们关注的不是交通领域单个节点,而是整个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大数据化。”本次大赛组委会主席,贵州省交通厅科技处处长,康厚荣表示, “这是目前智慧交通领域影响力、规格等较高的专业赛事。”
通往智慧的道路
目前的交通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1996年在美国联邦运输部“交通时间节约战略”中首次出现,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覆盖整个交通领域的复杂系统。一直以“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为目标的智能交通系统,也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赛文交通网分析,2011-2015年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为1038亿,复合增长率为22.9%。2016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414.4亿,增长率达到33.5%,增长速度再创新高。
“智能交通,其实就是信息化的交通,主体是为交通系统的每个节点安装传感器,并将数据传入网络。路口的视频监控、高速公路上的雷达测速、公共交通的联网售票以及为自行车、汽车配备的导航系统等都属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范畴。”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信息化处处长王林说,“虽然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智能交通市场的实质是硬件扩张,这样的交通系统,并没有思考能力。以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交通管理系统为例,现阶段只能做到把交通拥堵数据可视化后放在大屏幕上,而面对拥堵,具体的决策、执行仍是依靠人的经验,这是远远不够的,‘同质化’的硬件没法解决‘个性化’的交通问题。” 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智能交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因为已经基本成型的智能交通产生了多维的、海量的数据,大数据技术所擅长的正是将各种类型的交通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挖掘各组交通数据之间的联系,提供更及时、更准确交通服务。
“通过对多维度、海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将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传回的实时交通信息,科学的、自动的管理交通、应对突发交通事件。这时智能交通系统就升级成了智慧交通系统。”王林表示。
扫清智慧的障碍
尽管交通数据的数据量在快速增长,但是这些数据的共享和开发程度仍亟待提升。“交通管理牵涉到交通、规划、公安、旅游、国土、气象等多个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这些部门和企业的数据存在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中,这造成交通管理的碎片化。而大数据只能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来产生价值,这严重制约了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说。“只有将这些数据融合起来,让以往的“交通数据孤岛”连成一片,再通过对不同类型、来源的信息挖掘、清洗,彻底的改变原有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方式,通过多部门联动来解决交通问题。这样大数据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其实在贵州、上海等省份汇聚数据的工作早已在进行,记者了解到,贵州省早在2014年就开始建立“智能交通云”,开展与公路、铁路、民航、公安、气象、国土、旅游、邮政等部门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
“除了整合省内数据,我们还希望进行跨区域的交通数据交流。”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秉清说,“我们同四川、云南、陕西、广西、湖南、重庆一道建立了西部地区“六省一市”跨区域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希望解决部省之间、省省之间、业务线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的问题,为跨区域业务协同与部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目前中心累计数据交换1400多万条,其中包括从业人员数据176万条、运营车辆数据266万条、经营业户116万条、路况8千多条、流量754万条。“
探索智慧的力量
“可以说,智慧交通系统将是破解目前交通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之忠说。“当各个交通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准确提炼和构建预测模型后,可以对交通的未来运行进行有效模拟;在交通实时预测领域,运用历史数据和大数据的快速处理信息能力,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车辆碰撞、车辆换道、驾驶员行为状态等信息。“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杨赞对记者说:“现在的车载导航还是智能交通系统,你只能从导航中获得从A点到B点的若干种导航方案,而在智慧交通时代的手机导航,在会自动通过“智慧交通云”获得天气情况、以往路况、道路施工情况甚至车况信息和自己的驾驶习惯等,之后根据这些数据为你选择最合适、最安全的线路,在导航过程中,也会根据实时路况、交通事故情况为你实时的调整行驶路线,甚至告诉你附近车辆司机的不良驾驶习惯。”
“交通大数据,可能是大数据技术中最贴近民生的应用,也是大数据最能发挥优势的领域。我们也准备了量足够多、维度足够大的数据,希望数据大侠们能站在大赛的平台上,和我们一道打开智慧交通之门”康厚荣表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