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500个城市建智慧城市 济南模式引来这么多学习的

2018-09-18 12:01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新世界的海盗攻略 色小组漫画 fset324 古濑理惠 18进禁邪恶漫画全集图 周雅倩 月丘兔 二垒都没挂上

  今后城市最值钱的资源是什么?

  不是土地、矿产,而是数据!

  全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市级城市,49%的县超过500个城市都在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规划规模,粗略统计达3万亿,建设投资达6000亿。深圳规划投资485亿!福州155亿!济南97亿!银川21亿!连西藏日喀都还有33亿规划。

  1.2万家厂商投身其中,包括7000多家传统IT企业,BAT等互联网巨头,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等CT巨头以及10万余家轻应用、微服务厂商,他们提供了740万款的智慧城市相关的APP软件。

  所有的厂商都抱着梦想,憧憬在这场数字经济的决战中,成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

  8月25日,阿里在重庆召开云栖大会,重磅发布了阿里云与重庆的多项合作,要助力重庆成为“亚洲最智能大型城市”。

  4天后,在成都,浪潮召开了史上最大规模峰会,董事长孙丕恕高调宣布浪潮要成为一家“云+数”的新型互联网公司,要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济南就是智慧城市的样本城市。

  智慧城市的“济南模式”究竟怎么运营的?而智慧城市运营商,是否会成就下一个BAT?

  从做保姆到做管家,智慧城市为什么需要运营商?

  这几年智慧城市建设虽然火热,却面临一系列问题,用浪潮执行总裁陈东风的话来说就是,

  政府疲沓,百姓抱怨,企业焦虑。

  对政府来讲,智慧城市说了十年了,不做显得跟不上形势;做吧,发现越做越难,投资浩大还不知道啥时能出成果,几年下来就疲沓了。

  对老百姓来讲,政府花了很多钱搞智慧城市,可自己并没有体会到公共服务上有什么明显改善,就会抱怨,政府是不是在乱花钱?

  参与企业很焦虑,一方面感觉这是个大蛋糕,另一方面,大量APP厂商根本没有能力整合整座城市复杂的数据和资源,来建设它在某个领域的应用场景。

  根本原因是什么?还在重复老套路——项目化建设模式就像垒烟囱,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数据孤岛。

  而智慧城市,汇集了所有的技术、所有的商业模式、市民所有的需求,是一道无所不包的“佛跳墙”。所以,必须全产业链参与,必须有一个像中移动那样的电信运营商。

  在通信领域,中移动并没有通信核心技术,它的产品是什么?是各式各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话费套餐,是集成了所有技术和产品,为大家提供的综合化服务,把所有业态和商业模式并在一个体系里,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上网都是基于中移动的平台,而不用去找单一的供应商。

  这就是智慧城市运营商的理念。运营商负责很多事,既包括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包括建设供给,既能整合城市数据资源,也能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运营管理支撑,甚至还要解决资金问题。

  用孙丕恕的话说,浪潮过去是政府的保姆,现在要做管家。

  一根路灯杆里,能挖出多少”金矿“?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各家各有所长。

  浪潮呢?最懂政府、政务云第一的,是浪潮。浪潮的国企背景,与浪潮对政府信息化的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构成了浪潮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护城河。

  怎样做好这个智慧城市的运营商?其实,运营商不是一个新概念,一个城市,网络、水、电、气、交通等各个专业领域都有专业的运营商,但大都在单一领域,相互之间比较独立,没有数据交互。

  而智慧城市运营商,首先要实现城市资源的数字化,一方面将已有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未实现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这是一个对城市资源赋智整合的过程。

  其次,明确基于城市资源的链接路径,从已有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到丰富城市IOT资源,再到融合城市数据资源。

  第三步,利用这些城市的数据资源,基于一个综合的、智慧的、开放的城市运营平台,实现各个专业运营服务生态的接入,提供To C、To B、To G的市场化运营服务。

  换句话说,浪潮这个管家就是要帮助政府这个东家,把城市现有资源尤其是哑资源,如路灯杆、井盖、停车场等进行数字化,将这些“沉没资产”变成可以生产、流通的数据资源,再拉来一群小伙伴利用这些资源干事创业,不断创造出新的数据资源,形成生态。

  比如智能灯杆。在智慧城市运营商眼里,它不是的路灯,而是有限的站址资源。将它升级成智能LED太阳能路灯,一座中等城市一年可节约电费几千万;灯杆内留足各种设备接口,比如监测PM2.5的传感器,还可以布置5G基站。在灯杆上布置LED广告屏,租给专业广告运营商以获得收益。

  这种方式避免了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弊端。政府只需要批准规划,不需要投入一分钱,由智慧城市运营商来完成规划、资本、建设、使用等全套工作。

  这其实体现了智慧城市运营商的三个核心职责:城市资源赋智整合者,运营服务生态的建立者,市场化运营的主导者。

  这是一个极其宏大且长期的计划,也没有类似路径可以遵循。这个时候,寻找第一个吃螃蟹的“市长”,树立一个“样板”和“标杆”,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换市长没关系,只要管家一直在这里

  2013年,浪潮承建济南政务云项目。济南因此成为中国首个整体外包政务云服务的城市。现在,济南又在全国创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济南模式”。

  济南模式的关键词是:政府督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

  从投资上讲,智慧城市建设要调动整个社会资本去建设,而非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要通过市场化运营、使用者付费,形成良好的现金流,吸引社会资本主动投资。

  规划与建设要更多地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多规合一、集中建设。

  从运营上讲,首先是政府要授权,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企业组建合资公司,然后进行市场化运营,这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谁使用谁付费。那种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子注定不可持续,只有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才能走得更远。

  具体来讲,济南市政府和浪潮成立合资公司,浪潮占60%股份,政府占10%,剩下30%由其他社会资本投资。

  在这个合作模式中,由核心企业控股,为的是确保智慧城市运营商市场化运营;生态合作伙伴参股,实现利益共享;至于政府,权力主要体现在否决权,而不是收益权或运营管理权,以保障城市资源运营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

  此前通过政务云和数据开放建设,济南已实现140多个部门业务系统、网络、支撑平台、设备运行管理的云上集中,也是全国一次性开放单位最多、数据集最大的城市。

  有了市场运营机制的保障,和云+数平台的基础,济南直接跨入一平七通的建设阶段。

  即一个云+数的汇聚平台,七大应用,分别涉及行政审批、交通出行、居民健康、社区网格化、爱城市网(便民服务)、公共安全、金融服务七大项,形成了政府大脑、感知大脑、交通大脑三个大脑。

  同时济南还试点城市IOT改革,包括智慧路灯,智慧停车,视频整合,交通感知等。

  作为运营核心的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汇聚全市65个部门1亿多条基础库信息,初步建成四大基础库,接入环保、城管、交通等多部门业务系统,1061个数据集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作为to C门户,济南爱城市网已有150余万用户,整合发布了63项便民应用。

  在智慧城市建设踌躇不前的当下,济南能有如此速度和成绩实属不易。

  智慧泉城建设经验,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书记、市长挂帅!

  智慧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路径如何规划?条块分割的顽疾如何解决?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如何协调?背后的不同利益诉求如何平衡?

  这些都必须一把手来拍板决定的。

  这种“一把手工程”的属性,也决定了政府必须要聘用一个“管家”。

  在孙丕恕看来,只要管家在这里,持续帮政府来管。那么不管谁当市长,智慧城市建设运营都不会受太大影响。

  从机制上来讲,这才是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

  有多少个“豌豆苗”在智慧城市里孵化?

  在济南,一家小公司要做一个校园安全监控的APP,让家长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孩子是否安全进出校园。但想要获取校园监控录像,这家公司要一家一家学校谈判,谈了好几个月才谈了30家。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