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陕西铜川“十三五”节能减排方案 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
6月28日,陕西铜川市政府发布“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在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中提到将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系统,推动智能电网、储能设施、分布式能源、智能用电终端协同发展。关于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则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调峰和需求侧响应能力。此外还将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详情如下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铜川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5日
铜川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18〕13号),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为打造美丽铜川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5万吨标准煤以内。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405万吨、0.125万吨、1.687万吨、3.8474万吨、1.08万吨以内,较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15% 和10%。
二、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
(三)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铜川实施意见》,聚焦绿色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产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结构。严禁核准或备案产能严重过剩项目,严格执行《陕西省关中地区治污降霾重点行业项目建设指导目录(2017年本)》。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严格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和节能审查,对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要依法依规有序退出。(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环保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质监局配合)
(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新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计量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常规调查统计。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10%和45%。(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环保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配合)
(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推广使用优质煤、兰炭等洁净型煤,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热,减少或替代燃煤使用。加强对煤炭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加快风电开发,规模化发展光伏发电,增加清洁低碳电力供应。到2020年,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7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5%,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左右。(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市机关事务局配合)
三、加强重点领域节能
(六)加强工业节能。实施“工业能效赶超行动”,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继续推行能效对标工作,推进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广工业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到2020年,全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降低15%以上,电力、有色、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指标纳入节能考核体系。(市工信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质监局配合)
(七)强化建筑节能。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建设试点,推广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到2020年,全市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30%。实施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推动建筑节能宜居综合改造,鼓励老旧住宅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改造、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同步实施,推动大型公建为主体的节能改造。鼓励支持工业余热解决建筑用能需求。(市住建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机关事务局配合)
(八)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到2020年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左右。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汽车、天然气(CNG/LNG)清洁能源汽车等。提高交通运输工具能效水平,推动交通运输智能化,建立公众出行和物流平台信息服务系统。(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环保局、市机关事务局配合)
(九)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推动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物流等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推动照明、制冷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商场示范,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设置绿色产品专柜,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饭店建设,加快绿色仓储建设,鼓励建设绿色生态物流园区。(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质监局、市旅游发展委配合)
(十)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操作办法,鼓励引导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和既有农房节能及绿色化改造,推动城镇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和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因地制宜采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解决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提升农村能源利用的清洁化水平。(市农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