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工商社论》推动智慧城市,需要的是公共治理思维的转型
友善列印
2018年04月14日 04:09 工商时报
主笔室
蔡英文总统3月27日在出席「2018智慧城市展」开幕典礼暨「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奖」的颁奖典礼时表示,「臺湾在ICT时代是领导者;而在AIoT(人工智慧+物联网)时代,也绝对不会落后」。而陈建仁副总统3月21日出席「Google智慧计画启动典礼」也指出,行政院已推出「数位国家.创新经济发展方案」(DIGI+)政策,要在2025年建设台湾成为「数位国家,智慧岛屿」。当前政府大力推动「產业升级及创新经济」,如何落实前瞻基础建设的「智慧建设」,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依据总统府3月27日的新闻稿,蔡总统指出,在智慧城市的趋势下,政府会持续媒合物联网企业和地方政府,透过「地方出题、產业解题」的机制,让地方特色可以发挥、让產业可以成长,而更重要的是,让民眾享受到更友善和便利的生活。换言之,像是消费者的公民、地方政府和在地企业与其他非政府组织,才是推动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推手。蔡英文总统倡言推动智慧城市,陈建仁副总统希望打造台湾在2025年成为全面数位化国家,只重视「政治愿景的提出」和「政策目标的时程」,却都忽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来自企业界和民间的科技创新人才之培育,在「智慧转型」的过程当中,政府可以、也必须要做的还有政府机关的职能转换和行政官僚的「智慧治理」。
首先,政府推动「创新產业」和「数位经济」,其实最不欠缺就是由「智慧+」和「创新+」与「数位+」、诸多华丽词藻重新包装的一大堆「发展计画」、「行动方案」,以及「行动计画」。以建设台湾成为「数位国家,智慧岛屿」为例,行政院就有:数位创新基础环境行动计画;数位经济跃升行动计画;培育跨域数位人才行动计画;网路社会数位政府行动计画;以及数位城乡区域创新行动计画。行政院虽然设有「数位国家创新经济推动小组」,行政院科技会报也有「数位国家.创新经济发展方案」(2017~2025),这些归结在前述发展方案之下,总统府提出的政策愿景和时程,及行政院国发会汇整的「国家发展计画(2017~2020)」,琳琅满目的名称不一而足,令人眼花撩乱,前者政策规划时程长达9年,没有章法可言。
再者,我国从2002年开始推动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以来,2016年12月,由行政院新闻传播处的新闻稿所揭示「数位国家创新经济发展方案(2017~2025年)」,科技创新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创新,都必须重视法制环境的健全性。从个人资料的隐私、数位匯流的人权和智慧财產权的保护,法制规范之建立和修订,都涉及到「电信法」和「数位通信传播法」的修法或立法之配套作为。
进一步言,「智慧城市」之场域,涉及到的更是随着政策治理工具的转变,从中央到地方、主政者和政策目标设定、方案规划执行的政府官员,所必须要建立的「智慧治理」观念有三: 第一,「公民参与上位,政府角色退位」;第二,「友善制度环境的建立,有赖公民、非营利组织、企业、乃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公私协力」;第三,「城市治理的沟通平台,必须契合社会的多元需求,降低政府决策和民眾期盼的落差」。
十年前,美国IBM公司将物联网、大数据、云端计算及其应用,做为所谓「智慧地球」的概念,而随之而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既植基于资源整合和公民社会,也和网路科技的创新密不可分。一个包括「经济」、「居住」、「环境」、「交通」、「公民」、「政府」在内的所谓「智慧城市」(smart city),从城市治理的角度观之,无论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市民教育、乃至于公共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如果不能在长期以来既有的「民主治理」基础上,融入全新的科技创新技术,则再多「智慧+」或「数位+」的科技术语和目标口号,也都是枉然。
最后简言之,智慧城市的治理,涉及到的不只是从中央到地方「部际」和「府际」关系之运作,更基本的其实还是政府职能的重新认知和转换,以及政府官员本身「心智模式」(mindset)的调整和转变。但对于要如何结合数位经济发展和服务型的数位政府,甚或是运用资讯通信科技的创新,转化成为社会创新,建构出各个领域的市政服务和基础设施,进而驱动住宅、交通、甚至健康照护相关產业的发展,创建出「加值型的智慧城市」,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工商时报)
出口遽降 大陆3月惊见贸易逆差 中科智慧制造 人均產值1,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