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问题不断 智能家居何时摆脱“伪智能”?
而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之下,国内多家传统家居企业打造出全新的智能生活平台,通过接入第三方设备控制和联动各个家具。如海尔基于其U+智慧系统,能实现智能门锁和家电、电动窗帘和灯光系统的连接交互,用户在回到家中通过智能门锁即可快速开启家中电器和灯光,而用户离家时也能制动布防安防系统。智能家居平台通过对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升级,解决了传统家居产品的联动性较低问题,联动性提高也让空间利用率增大。人工智能为传统家居领域赋予了全新动能,同时也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居家生活体验。
在智能家居这片蓝海中,人工智能技术所引领的产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资本动作也尤其频繁。在欧美,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欧洲2016年在智能家居市场上的收入达到2803.8万美元,家庭普及率为0.61%,预计在2020将达到3.13%;北美地区2016年在智能家居市场上的收入达到9912万美元,家庭普及率为5.33%,预计在2020将达到17.23%。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而“国民手机品牌”华为也继小米的米家推出之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Hi Link。在对智能家电的控制上,华为通过手机智能APP就能对家中的智能家居产品进行统一化管理和控制。而在产品种类上,华为Hi Link与美的、海尔、欧普、公牛以及科沃斯机器人等诸多品牌联合打造智能家居产品的生态产业链,为不同需求的消费用户提供功能多样化的智能家居产品。

亿邦年度新闻榜单,等你来揭秘!
其一,智能家居产品渗透率低。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智能家居市场上最高的美国智能家居产品渗透率为5.8%,而同期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仅为0.1%,可见目前国内市场整体渗透率并不高。虽然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且中产阶级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但理性消费的观念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加谨慎。同时,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部分“伪智能”产品难以激起消费者购买欲,如智能空调和智能音箱等产品,原本简单的操作因为“智能”反而变得异常繁琐。此外,智能家居产品的技术应用尚未成熟,产品维护成本高,且容易出现机器失控以及控制软件使用不流畅等问题。
智能家居领域市场潜力极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AI技术的运用也在不断刷新消费者认知,除了传统家居产业和移动智能厂商对智能家居产业的投入之外,国内其他领域的巨头企业也在争相布局,诸如BAT、京东、出门问问、嘟嘟E家等企业新品不断,其产品销量也水涨船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兴趣高涨,智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出现漏洞和安全性低的智能设备却成为不法分子的非法行为利器,通过攻击智能产品监控设备获取用户个人隐私,甚至威胁到消费者人身安全。
其三,智能家居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购买的智能家居在联网后会有成为不法分子“间谍”的风险,用于随意窃取和监听用户个人隐私。据报道,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破解难度较低,用户若通过高使用率和隐私信息集中的移动设备进行产品操控时,容易被盗取个人信息。曾经就有记者报道在贴吧和QQ群等社交平台上发现不法分子倒卖被破解的智能家居设备账号密码的行为;近日,安全公司Check Point在官方网站发文称,发现韩国LG公司SmartThinQ的手机应用程序存在漏洞,黑客通过漏洞可控制用户账号并操控家中扫地机器人偷录视频。
行业乱象未除,智能家居市场仍一片混沌对于拥有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智能家居行业来说,通过推出智能家居产品来打开市场或许容易,但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打着智能家居旗号抢占市场,实则诱导消费者购买非真正意义上的假智能家居。随着智能家居市场产品的日益增多,智能家居行业问题也逐渐暴露。

智能家居企业将传统家居产品经过升级后得到智能家居产品,其典型代表有美的、海尔、欧普、公牛、科沃斯等企业。在传统的家居产业中,家具的空间占比高、体积大、质量重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而在管理上,传统家具之间联动性较低,以遥控器为例,电视机和空调机都拥有各自的遥控器,且无法跨越使用,在管理上容易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也加大了用户的协调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