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高新区交警打造高效智能交通 八大子系统做强集成管理平台
通过搜集各类前端设备采集的实时动态数据,例如卡口的过车数据、监控的实时画面、警务平台的实时警情等数据信息,融合进入PGIS系统,互联互动,集中调用,构筑成一个包含视频、卡口、信号机、诱导、警情、警员、民意、事故等八大子系统的集成管理平台。 □李滢 摄
□李滢
近年来,高新区交警大队在高新区公安分局的正确领导和苏州交警支队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城市大脑建设,治理交通先行”的理念,以“道路畅通、秩序良好、事故减少、群众满意”为总目标,先后投入资金4500万元,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大队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邀请专家、专业团队,加强顶层设计,加密前端设备,以集成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运用为手段,大力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水平,实现实时、准确、高效的全新交通管理模式,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智能交通系统。该系统建设应用以来,全区道路交通延误、停车次数、行程时间均降低10%以上,交通指挥调度响应速度提升30%以上。全区整体交通基本达到有序、畅通、安全。
做强平台提高交管效能
通过近三年的智能交通实事工程建设,高新区建成了包括390套高清视频监控、378套联网智能信号机、438套电子警察、1764套流量检测设备、16块诱导显示屏在内的前端硬件设备,成为全市首家智能交通系统全覆盖的行政区。
通过这些遍布全区的神经网路,每天采集高清照片100多万张、交通流量数据700多万条,数据量达到27TB,这些数据实时汇集到云存储服务器上,为智能交通管理打下结实的基础。
通过搜集各类前端设备采集的实时动态数据,例如卡口的过车数据、监控的实时画面、警务平台的实时警情等数据信息,融合进入PGIS系统,互联互动,集中调用,打造成一个集成管理平台。该平台形成了包含视频、卡口、信号机、诱导、警情、警员、民意、事故等八大子系统。
实现路况实时掌握、即时观看视频监控、合理勤务安排、就近调动警员、实时发布交通诱导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交管部门指挥调度效能。
精品系统提升通行效率
高新区交警针对有轨电车开通初期运行速度较慢的问题,会同公安部无锡科研所研发了有轨电车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有轨电车信号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采取红灯缩短、绿灯延长、插入电车相位等方式给予电车优先通行。同时适时增加其它方向绿灯补偿功能,既保证了有轨电车优先通行,又尽可能降低对其他方向社会车辆通行的影响。
目前通过这一信号控制系统,有轨电车的运行速度从20km/h提高到31km/h,与轨道交通基本持平,比公交车快近50%。该控制系统被列为2014年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
为实时掌握交通数据,交警部门会同苏州科达公司研发了OD系统。通过卡口数据的实时收集,联动分析区域间的车辆信息,形成实时的OD数据(即车辆起终点的数据),并通过将区域内的OD数据分类汇总后,形成关注区域间的OD数据,进而形成全市第一家能够灵活掌握两点间实时车流量的OD系统。
通过OD系统,一方面在大型活动管理时,可以实时监控各方向汇集到活动中心的流量,当某一方向的流量达到临界值时,立即启动相应的预案,采取分流管控措施,让车辆缓慢进入中心现场周边,避免出现大面积的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可以将关注区域细化到每一个路口,形成路口与路口之间的OD数据,进行串联分析后,指导信号配时工作。
数据分析完善交通设施
交警部门将近5年约25万条交通事故数据录入事故系统,形成交通事故热力图,通过颜色深浅明晰事故多发地点或多发时段,从而进行针对性地分析研究。
热力图显示,滨河路事故较多,通过对此地事故的分析和现场查看,发现多数事故为非机动车乱穿马路、机动车进出小区左转不让直行、逆向行驶等原因造成。2015年10月,对滨河路进行了中央硬隔离。
实施隔离后,该路段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0%以上。通过热力图效应,交警部门对辖区18个事故多发点完善改造基础设施并采取针对性的交通管理手段,实现了全区无交通事故高发区。
为在大量的群众投诉和建议中找出各个阶段的诉求热点,更好地使交通管理工作与社情民意相吻合,将每年约2500条涉及交通的投诉信息录入集成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大数据关键词语义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投诉信息的区域、时段、地点、交通违法类型、交通设施等情况,针对投诉最多的各类信息开展排查梳理工作。
例如,系统显示通安镇真武路和312国道路口关于交通秩序混乱的投诉较多,实地调查分析后,发现是路口设计问题造成拥堵和秩序混乱,制定了改善方案上报区管委会,成功将该路口纳入了今年的改造计划。截至目前,通过民意大数据分析系统,整改不合理交通设施30余处,调整相应工作举措,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