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高新兴:智能交通将朝着“绿色、人文、科技”的方向快速发展
张炼天津中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慧聪安防网讯 现代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交通管理的压力。由此,交通管理智能化被提上日程,应之而生的智能交通技术与产品逐渐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尤其在最近几年,智能交通发展十分迅速。在智能交通应用中,除了提取车辆流量等信息外,如何便捷地确认车辆身份也很外重要。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子警察在公共交通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视频分析和基于视频分析发展起来的车牌识别技术也成了智能交通中利器,是卡口系统与电子警察系统的核心技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大成,天津中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张炼。以下为采访实录。
责任编辑:田文杰
慧聪安防网:贵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有什么成功案例或代表性产品(如有,请列举)?在智能交通相关的技术或解决方案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
高新兴:高新兴经过这些年坚持技术创新的发展,目前公司无论是在核心算法还是软件平台架构,在智能交通领域都有比较好的成绩。在揭阳、北屯、云浮等多个项目中,基于车辆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实现了对市局、各分县局多级联网,提供车辆大数据分析、实时图像调阅、视频巡检、在线运维等多种服务。
在技术和解决方案方面,公司围绕卡口、电警和社会监控资源进行联网整合、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并基于云服务、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车辆识别算法实现对整合资源的共享、二次识别、综合分析和数据挖掘,为各地的公安用户提供科学化、现代化的决策手段。系统支持轨迹分析、碰撞分析、落脚点分析、隐匿车辆挖掘等多种研判技战法,囊括案发前、案发后多种业务应用场景,协助用户分析查找涉案线索;
作为高新兴的子公司,中兴智联致力于提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智能交通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已有用高速公路ETC不停车收费系统、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基于RFID的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多车道自由流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其中,ETC系统已经突破辽宁、山西、北京、天津、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山东、湖南、江西等13个省份;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在浙江、四川、广东三省份大规模商用,市场份额超过60%;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在重庆、南京、厦门、深圳、兰州、银川、无锡等城市规模应用,市场份额超过85%;自由流系统在武汉规模应用,市场份额超过40%;智能停车场系统在厦门、南京、重庆、北京等地广泛应用。
以银川应用为例,银川交通环保卡系统的实施已改变传统车辆管理的模式,交通环保卡作为车辆身份识别的基础,为环保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车辆精准管理、路网动态监测,车流统计与分析,各种交通税费的动态稽征提供信息依据,同时,实现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大众出行路况信息发布等,为银川智慧交通、畅通出行提供支撑。
慧聪安防网:请问对于贵公司来说,发展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的技术难点和市场难点分别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高新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急剧增加,从以往的卡口、视频、GPS等,向电子车牌、车联网等综合方式发展。而目前在发展智能交通中遇到的难点不仅仅是某个公司的,而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
在技术方面,由于交通信息生产的速度越来越快,种类越来越多,对于智能交通平台软件架构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传统的交通数据存储和分析模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存储和分析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进行平台软件架构能力的升级,势必会在竞争中黯然失色。出于战略性考虑,高新兴布局了以车辆大数据为切入点的技术研发规划,通过近年的研发积累,成功将车辆大数据的平台软件架构进行了升级,在一些关键技术指标上都有突破,例如车辆二次识别特征信息指标:包括车牌、车标、车型、年款、主副驾驶、遮阳板、安全带、年检标、纸巾盒等特征信息的提取与结构化,快速通行查询响应时间(全库百亿数据中查询秒级返回结果)等,目前在车辆大数据方面的方案解决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标准方面,智能交通行业标准的制定、出台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也影响了企业的积极介入,而缺少行业标准直接导致各系统之间难以兼容,导致资源浪费。
在产业链层面:智能交通从产业类型上分智能交通产品及技术提供、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智能交通行业咨询服务、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服务等,但产业领域过于宽泛,产业体系复杂,产业领域的各企业发展良莠不齐,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龙头类企业缺乏,严重影响到智能交通的整体发展。
在体制、政策层面: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一直以来多以政府管理部门的应用导向为主,涉及管理部门繁多、管理职责分散,而由于体制造成部门利益不能整合,导致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情况严重,“信息孤岛”丛生,有悖于共享性、综合性、应用性智能交通建设思路,不利于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发展。
中国智能交通还处于发展期,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伴随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高科技产业为标志的产业化经济的崛起,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时期下,智能交通将朝着“绿色、人文、科技”的方向快速发展,智能交通发展正迎来新的时代。
慧聪安防网:请问贵公司对于智能交通的“车牌识别系统”的市场前景如何看待?
高新兴:作为城市机动车信息采集、监控的常规手段,电子警察、车牌自动识别等系统主要是基于视频检测、线圈感应等技术来实现,仍然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如视频检测技术存在识别速度慢、垃圾数据多、可靠度相对较低、在车辆遮挡、车牌污损、光照反差大、天气恶劣等情况下检测误差大等问题;线圈感应技术在安装或修理时会中断交通并且会影响路面寿命、易被重型车辆、路面修理等损坏,安装过程对可靠性和寿命影响较大。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假牌、套牌现象频频出现,单纯基于视频检测、线圈感应等技术的电子警察、车牌识别系统已不能满足对车辆进行全面管控的需求,更无法满足交管部门对机动车辆信息快速、实时、准确、动态采集的需求。
随着汽车电子标识国家、行业系列标准的颁布,无锡、深圳、北京试点逐步确立,汽车电子标识的普及推广已经拉开帷幕。汽车电子标识作为车辆的“二代身份证”,其覆盖范围巨大,同时,汽车电子标识的应用普及将全面开启智能交通行业新方向,成为交通物联网的现实应用,符合我国交通运输业“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思路,必将为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商、电子标签厂商、UHFRFID设备厂商、智能交通集成商以及电子车牌服务运营商整个汽车电子标识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
结合视频检测与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设计先进、完整的机动车防控智能感知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自动识别及动态信息采集的巨大优势,有效解决机动车智能感知的瓶颈问题。全国2.58亿辆机动车对应约186亿元的市场空间,而2017年汽车电子标识有望成为热门投资主题,市场前景广阔,相信整个产业链受益于此将迎来大发展。
慧聪安防网:随着许许多多"电子警察"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电子警察"已经在我们身边随处可及。请问,目前“电子警察”系统还存在着哪些弊端?应该怎么解决?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高新兴:目前电子警察、车牌自动识别等系统主要是基于视频检测、线圈感应等技术来实现,由于视频检测和线圈感应本身固有的缺陷,导致电子警察、车牌自动识别等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高新兴认为“车牌识别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基于多源信息采集的车辆监控,通过结合视频识别与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技术,形成一套设计先进、完整的机动车防控智能感知系统。
RFID电子标签技术具有识别距离远、读取速度快、信息采集量大、数据准确率高、受环境变化影响小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可支持高达180公里/小时以上车速的车辆自动识别,可准确、全面地获取道路车辆状态信息以及路网交通状况。此外,每张车辆电子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不可修改的识别号码(ID),具有无可比拟的防伪性能。将RFID技术应用于机动车识别防控领域,可充分发挥其自动识别及动态信息采集的巨大优势,有效解决机动车智能感知的瓶颈问题。
通过结合射频RFID识别数据和摄像头拍摄的车牌识别数据,对RFID感知到的数据自动启动相对应的视频摄像机进行摄像,并自动识别机动车牌,建立关联关系,并进行相关对比处理,从而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否为假牌、套牌车辆,使得各类违法无处遁形,提升涉车安全监管能力。与环保黄绿标车辆数据库系统对接,可用于车辆环保标识的自动监管;还可以用于实时进行交通流量的采集和监控工作,将采集到的流量数据提供给交通流量监控系统,更全面,更准确、更高效。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