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交警、老司机、记者三人行体验红星路智能交通街
体验·号牌识别
刘杨杰向马师傅解释说,拥堵报警实际上基于综合检测设备所具有的交通流量检测功能,例如该路段本来平均车速为60公里/小时,但如果检测到的平均车速变为了30公里/小时,这就证明该路段发生了拥堵,导致车速变慢。然后指挥中心的民警就会立即查看监控进行核实,核实后立即通知属地分局民警赶往现场进行处理。
服务群众方便出行
马师傅继续开着车沿红星路一线行驶——红星路跨线桥、红星路下穿隧道,在重要的路口路段均看到了综合检测设备。经过民警一路的讲解,马师傅对智能交通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了。“一开始看到设置了152套综合检测设备,以为仅仅是抓拍违法。”他说,没想到实际上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
随着红星路智能交通建设项目的完工,红星路一线摇身一变,成为科技范十足的智能交通街,市交管局设置的具有4大功能的综合检测设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市民马师傅就是其中之一,昨天他更是和本报记者以及交警一起体验了这条智能交通街。
通过体验和民警讲解,马师傅对智能交通有了直观的了解。为了让市民更加了解整个智能交通,昨天记者也来到市交管局指挥中心进行了探访,这里就是整个智能交通的核心。
驾驶员勿心存侥幸
通过查看视频回放,记者看到了马师傅所驾车辆的整个情况,如果在整个过程有任何的违法行为,自然难逃处罚。
智能交通“耳聪目明”
道路遇到拥堵
一走进指挥中心,看到的便是几十台电脑和一块巨大的屏幕,民警、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152套综合检测设备传回来的数据在电脑上显示着,红星路一线的平均车速、车辆号牌……而通过大屏幕,则可以看到红星路一线的实时交通情况。
滚滚车流沿着红星路流动,在行驶到红星路一段时,前方有车发生了单车事故停在了路中间,后面很快就有车排起了。“遇到拥堵了,到底是怎么自动报警的呢?”马师傅心里充满了疑惑。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道路精细化管理,服务群众出行。”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交管部门还将更多地使用智能交通,保障市民的安全与畅通。
检测后民警即赶赴
驶上智能交通街
体验·拥堵报警
体验·违法抓拍
视频完整记录违法
昨天13点50分,市民马师傅开车,记者和市交管局民警刘杨杰乘坐他的车,从青龙场高架出发,体验了“智能交通街”。马师傅的车牌号为川A1W5××,和普通车辆一样行驶在车流中。透过车窗,可以清楚看到设置在路口的综合检测设备。“马师傅,现在你的车牌号已经被识别了,如果你的车有问题,就会自动报警。”刘杨杰说。马师傅哈哈大笑,“我的车肯定没问题!”此时的市交管指挥中心则又是另一番景象——通过设置的综合检测设备,整个红星路一线的交通情况尽在掌控:车流量、平均车头间距,平均车速等等都一目了然,所有车辆的车牌号都被自动识别,马师傅的车自然也不例外。
昨天13点59分,红星路一段,一辆车牌号为川AU56××的小汽车停在了直行车道上,很快后面的车就排起了长队,马师傅的车也在其中,“不知道自动报警了没有,交管部门知道了吗?”他低声嘀咕道。结果证明他的担忧是多余的,大约两分钟后,五分局民警骑着警摩赶到了现场,小汽车挪到了路边,道路恢复了畅通。
在行驶到新南门路口的时候,马师傅的车在直行道上,这时一辆在右转车道上的机动车突然压实线变道从路口直行而过。“这辆车肯定遭了,压实线变道的嘛。”马师傅说。“对,综合检测设备把这辆车违法的全过程都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经审核后,驾驶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刘杨杰对马师傅说。一共花了35分钟,马师傅驾车走完了全程。
号牌自动被识别
“哦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果然是高科技。”马师傅连声称赞。
探访市交管局指挥中心——
本报记者 何良 摄影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