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西安高新区:让保障房管理智能起来
高新区通过构建公租房社区管理体制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完善了公租房社区管理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实现了公租房管理标准化、物业管理市场化、公共事业管理程序化、社区生活和谐化,保障了公租房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真正体现了公租房的“过渡性”功能,实现了为更多人谋福利的目标。
以“信息化、便捷化”为主导,提高保障房管理效率。随着公租房承租人员的入住,高新区公租房社区逐步形成,因高新区特殊的区位和产业环境,在公租房小区居住的人群多为新就业职工以及住房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为此,高新区提出创建公租房“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的目标,突出“信息化、便捷化”亮点,着力构建属于公租房社区的管理模式。
高新高新,寸土寸金。用地紧张的西安高新区因地制宜,启动了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并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4个公租房小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规划占地290亩,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建成1.7万余套公租房,以解决2.5万名区内就业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为了让保障房更高效地发挥作用,西安高新区在创建保障房“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的过程中,瞄准保障房管理“信息化、便捷化”的亮点,实施让保障房管理“智能”起来的计划。
高新区还倡导公租房“过渡性”功能,提供配套齐全的优质住房服务。高新区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服务宗旨,大力倡导公租房的保障性住房类型建设,为区内新就业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质的住房服务和生活保障。高新区公租房按住宅公寓模式建设,户型设计为一居室、一室一厅以及宿舍类,结构以建筑面积不大于45平方米为主,室内配备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家具。
高新区建立了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控制贯穿公租房管理运营的全过程,使行政审批、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得以协调运行,保证效率。该系统对管理方实现了监督、控制功能,对使用方实现了预订、申请、投诉等在线服务,对运营方实现了入住、费用和维护管理功能,最终使各方在同一平台上协调运作。信息管理系统对于租房者来说可以减少办事程序,对运营管理部门来说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保证了出租收益的稳定,同时也使后续房源管理和各项统计工作更为直观。
走进高新区兰博公寓公租房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配置有健身设施、篮球场、阅览室、自助式银行、餐饮、超市、网吧、美发、干洗店等配套设施,基本满足了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