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当智慧城市面临老龄化

2017-02-16 12:4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萝莉御姐动漫授乳h 罗蔼轩被谁带走了 罗莉安的心意 罗体美妞 罗体美妞图片 骆新身高 麻辣天后宫hit5 玛雅小说转载 玛兹尔的发现

                          ■徐瑞哲
  本月,“2016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拉长至“体验月”,方方面面展开了50项活动。沪上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也迎来另一个挑战,那就是老龄化。
  过去,人们常说“数字鸿沟”存在于城乡之间;如今,城市之内的最大“数字鸿沟”,正是老年人对种种智慧应用的陌生感。而且,终端应用越多元、越智慧,老年人对它们的接受度可能越低。
  建设智慧城市,恰恰是考量一座城市能否让最大广度的人群享受“城市的智慧”。而所谓“城市智慧”,其实应该是让城市变得更加“傻瓜”,包括老幼在内的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用得好。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436万,比上年新增约22万,同比增长5.3%。上海的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首次突破30%大关,这意味着大约每3名沪籍人士中就有一位是老人。预计到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超500万,2020年将超540万。
  不妨再看看《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其中包括基本形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普惠化应用格局。可以说,城市智慧生活形态必然更丰富,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公共服务,将基本涵盖全体市民。
  一边是智慧城市智慧水平不断提升,一边则是老龄城市老龄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智慧城市应用能力决不能与之成反比。如何促进老年人融入无时无处不在的智慧城市,既需要专门化、适应性地开发老年版智慧应用,也需要社会教育、政府服务层面更多针对老年人的数字生活开展感知、体验与普及活动。唯有占比三成多的数百万老人真正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各种“傻瓜化”应用之中,城市才能真正称之为“智”。此乃大智也。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