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伟联科技:立志成为建筑工业化行业的首席供应商(1)
21世纪,虽然钢结构建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建筑行业又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变成了现在的模块化、装配式建筑。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城市化和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受益于国际产业市场的转移、行业市场内在变革所激发出的内在活力,过去几年,包括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在内的机械制造行业整体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年均增速高达35%以上。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低端产品相对过剩、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整体格局犹存。
陈林:我们是一家服务于建筑业的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企业。
记者:作为一家服务建筑业的机械制造企业,你对本行业有着怎样的理解?
记者: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不行的,你认为伟联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就中国的建筑历史来说,我们的建筑业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茅草屋—木板房—秦砖汉瓦—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迁,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钢结构。而钢结构的出现,推动了建筑业的飞速发展。
■记者潘晓琴实习生吕兆元本版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陈林:接下来,公司主要有三大计划。
让人颇感惊奇的是,这样一家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同时打造了行业内首套智能设备的公司,2011年刚刚落户桐乡,2013年才实现投产。作为一家建材机械制造企业,面对近年来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伟联科技何以逆势成材?健康发展的奥秘何在?昨天,记者走进公司,对话公司负责人陈林,探寻企业发展背后的经营之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必须在依托自身产品制造能力和拓展市场能力的基础上,从单纯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的制造商、集成商和服务商,与此同时,更加“接地气”,符合国内需求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记者:围绕公司的目标,登陆新三板的伟联科技,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昨天,经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浙江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伟联科技,股票代码:839623。
好事成双。就在刚刚结束的第120届广交会上,浙江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的智能远程控制机器亮相,该机器通过电脑系统及互联网络可实现异地远程控制,是建筑工业化预制成型设备行业中第一套智能设备。在参展第一天,参观的众多境外客户就在广交会现场亲身体验了与位于桐乡的浙江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厂现场远程操控、两地实时互动人、机、物互连的场面。
记者:我们都知道企业要发展没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与一套正确的管理机制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企业在这些方面有没有特别之处?
陈林:我对我们公司的团队是比较自豪的,在我们这个团队中,能力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虽然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在我们的中高层管理团队中,没有一个是靠关系进来的,没有一个亲属在这里任职。其次,我们的团队以制度作为行事的唯一准则,我们有一套严格的执行制度,团队中的每个人包括董事长都必须遵守这一制度,公司的运作不是人说了算而是制度说了算。第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的团队执行力很强,是一支来之能战,战而能胜的队伍。
url:,id:0
[责任编辑:yfs001]
第二、我们要加快转变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我们盈利模式的颠覆与重组。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靠a产品赢利,那我们就不靠a产品赢利,而要靠b产品赢利。a产品只是开门性产品去免费提供去占领市场而已,b产品才是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在有研发投入高科技的b产品上做足文章,我们要为客户提供增值性服务,守得住客户,还能留得住客户的心。
1
第三、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团队协同作战能力、扩大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优势,因为我们伟联科技的创新来自于“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核心需求,来自于团队成员的头脑风暴创意和积极参与,我们要做行业“系统性的设备供应链整体方案提供商”,我们有使命做“中国建筑工业化预制成型设备首席供应商”。
第一、加大对人才和研发、营销和服务、品牌的运营和建设方面的投入,以满足客户隐形需求。在世界高度互联的时代,没有任何信息的不对称,仅靠过去的信息差来赚钱是不可能的。伟联科技的最终控制力,一定是来自于目标客户对我们的高度依赖,客户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我们要以“一米宽,一百米深”的服务理念做好我们的客户增值服务工作,没有客户,一切都是妄谈。人才、研发、营销、服务、品牌,是我们伟联价值链模型里的高价值区,我们只有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企业创造价值才有可能。
陈林: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要发展,跟着别人走,跟着市场后面走是不可以的,必须走到同行之前,走在市场的前沿,去引领行业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技术当然是最关键的,我们要依靠技术引领企业走在行业前列,要跳起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远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技术,其中的核心就是要有前瞻性的思维和意识与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这也是我们一直重视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
顺势而为捕捉商机敏锐嗅觉发现产业蓝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