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建设智慧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1)
李明荣举例说:“比如我们通过电子门锁和摄像机采集的信息,知道了各时段的人流走向,就可以为交通部门更好地规划公交线路提供决策依据,根据车流走向为交警部门的管理提供依据。所以智能化系统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除了具备常规的使用功能以外,更多的是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的支持,让相关部门也能根据各自的管理模式来参与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而不是去替代他们。”
“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专家工作委员会的智库作用,在行业发展战略、市场分析、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工程质量监督、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咨询,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行业企业创新发展将是主旋律,行业协(学)会的地位与作用将显得更为重要。各全国性和地区性协(学)会应紧密合作,共谋行业发展大局,努力营造全行业‘一盘棋’的发展模式,积极沟通,形成共识,相互支持,联动响应,协同发展,面向全行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促进智能建筑行业做强做大。”黄久松说。
黄久松说:“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建设领域大力推广应用bim技术,这为解决智能化工程专业与建设领域各专业长期脱节的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全行业同仁应高度重视bim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抓住机遇,尽快实现智能化专业与建设领域各专业的融合。其中主要任务有:做好工程前期智能化专业与建筑设计、机电、装饰等专业的融合;重视本行业标准规范与相关专业标准规范的协调与衔接;做好智能化技术、工艺与相关专业技术、工艺的对接。”
2
人工智能将融入城市
他认为,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智能化工程企业当好智能化工程的总承包角色,产品供应企业要协同配合,智能化工程企业要狠抓总体集成、专业协调和分步落实,上下游产业链要同心协力,共同完成智能化工程的专业总承包和交钥匙工程;重视跟踪和参与智能化工程项目运维服务和能源管理,以保障智能化工程项目正常运行和节能增效。
url:,id:0
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智慧商业、互联网能源管理等题目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新疆同方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孝刚也指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参差不齐,政府之间的数据孤岛林立,工程建设形式大于内容,后期运营也曝出一些问题。现实中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仍停留在公安、旅游等各部门装“监控系统”的“低端智能”阶段。毫无疑问,构建城市“监控体系”确实属于信息化手段之一,但仅有简单的城市“监控体系”,没有“信息分析”云平台,就不是真正的“智慧体系”,也不可能具备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便民惠民”的作用。这种做法,数据资源只是“条条”,没有形成“网格化”,没有云平台、云数据、云分析,也就不是真正的“智慧”。
[责任编辑:yfs001]
9月22日,第四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论坛顺利举行。
李明荣认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智能化行业下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配合城市的开发理念、服务模式和决策程序来进行,决不是生搬硬套的系统堆砌。
发挥协会作用
1
李明荣说,做到人员融合、管理模式融合、社会资源融合,才能保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目前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各方面各自为政,各搞一套。所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城市的融合模式是保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现阶段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化系统的设备都可以充当数据采集器,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给相应的部门,而不是大包大揽地去实施。
汪孝刚说:“真正的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信息化的新城市形态。在这样的城市形态中,能够促使城市形成‘不得病’‘少得病’和‘有病快治病’的新体系,同时也能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企业能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百姓也能感受智慧城市带来的大量好处。”
创新融合是唯一选择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明荣从智能化产品如何适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这方面进行了探讨。
本报记者李明辰/文本报记者蒋剑/图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会长副研究员黄久松在题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未来五年发展思路》的演讲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