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网联+开放道路,腾讯助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双智城市
8月24日,第十一届(2022)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在杭州召开。腾讯智慧交通事业部、智能网联首席专家、智能网联业务副总经理赵延宁出席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分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智能网联+开放道路,建设以人为本的“双智城市”》的演讲。
腾讯智慧交通事业部、智能网联首席专家,
智能网联业务副总经理 赵延宁
随着行业的发展,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智能网联正从封闭测试区向开放道路迈进,并最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
赵延宁表示,在过去几年里,腾讯一直秉持生态共建、数字共创的理念,“我们的初心就是要做数字道路的探路人和修路人,打造公众有获得感的智能网联服务,并助力车路协同向车城协同快速演进。”
1+1>2
两个生态圈驱动智能网联建设
自2019年我国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来,智能网联开始进入快车道。过去四年时间中,我国不仅建设成了四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像深圳、柳州、成都、襄阳等众多城市,也均在大力推进车联网建设。
2021年,住建部、工信部先后设立16个“双智”试点城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开展车城网平台建设。
2021年8月,工信部出台《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今年8月,深圳市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这在法律法规层面为智能网联汽车走出测试区和示范区、驶向开放道路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智能网联技术和场景向城市渗透。
“腾讯有互联网和智能网联两个生态圈,前者是我们用户服务的需求来源和归处,后者是我们场景探索的力量来源和联合发力点。”赵延宁表示,“腾讯始终立足云图融合、实时孪生和泛V2X等核心能力,联合生态、助力生态。”
过去几年中,腾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深度参与了深圳坪山、天津西青、重庆两江、湖南长沙、四川成都、广西柳州和湖北襄阳等多个智能网联先导区和双智试点城市的建设,积极推进基础云控平台的建设,支撑丰富的车联网场景落地,并激活车联网产业链活力。
丰富能力工具箱
加速智能网联融入开放道路
“双智”的愿景是打造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建设美丽的城,服务幸福的人,这也对场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赵延宁看来,在智能网联场景中,车路协同更多是“以车为中心,路是为车辆服务的”。但到了双智建设阶段,尤其是智能网联正在迈入开放道路的关键时期,车辆如何与城市及道路基础设施融合,如何实现车联网、智慧城市等不同场景间的融合,都是行业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腾讯正在逐步给出自己的回答。
今年6月,在世界智能大会上,腾讯发布了腾讯智能网联开放平台,这是为智能网联和双智城市建设业主方搭建的网联开放能力框架,以网联一张图等腾讯智能网联核心引擎、孪生开放等生态适配引擎、以及业主自有引擎为基础,助力场景融合、标准互认、互联互通、能力互享和开放兼容。
“腾讯智能网联开放平台中既包括腾讯自身的核心能力引擎,也包含了腾讯与生态共建的数字基础设施,如丰富的交通事件感知数据、算力算法资源等。”赵延宁解释说,“同时,腾讯将自身的用户和开发等生态能力带入到开放平台中,从而进一步激活产业生态,打造出一个开放道路环境下的双智场景库。”
赵延宁表示,通过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的深度实践,腾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能力库,在从智能网联到双智协同的关键阶段,腾讯愿意持续面向行业共享自身的优势能力。
实时数字孪生正是腾讯的核心优势能力之一。“首先我们要澄清一点,数字孪生不只是可视化,不是把一条道路、一辆车、一栋楼仿真出来就够了,那是没有生命的。”赵延宁表示,“真正的数字孪生环境一定要有交通属性,一定要实时跑着交通的数据和模型,并进行着交通的仿真和推演。”
腾讯实时数字孪生不仅可以车道级还原车辆轨迹、交通事件和行人电动车等动静态交通要素,还能将多源动静态交通大数据进行融合计算,并对未来交通态势进行推演和预测,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一个“可看、可知、可管、可控”的交通管理驾驶舱,为交通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辅助。
在深圳坪山智能网联测试场,腾讯便基于实时数字孪生能力,打造并应用了腾讯自动驾驶仿真系统TADSim,完整地将部件设计与仿真、系统功能验证、架构设计等V字型系统搬到了线上,实现了对深圳坪山自动驾驶车辆的软件在环、硬件在环、车辆在环等各种测试的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