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读懂码链数字人物联网为什么必将取代互联网
《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作者徐蔚在书中说,码链建构的数字人物联网必将取代互联网。要读懂作者的这一判断,就需要读懂物联网和码链建构的数字人物联网。
读懂物联网
物联网是利用网络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其原理是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建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物联网络(“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无需人的干预,物品能够彼此“交流”。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物联网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互联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分三层。第一层是感知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第二层是网络层,由各种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第三层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传统的物联网的基本应用模式有:通过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例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址和名称等。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如使用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噪音探头监测噪声污染,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GPS标签跟踪车辆位置,通过交通路口的摄像头捕捉实时交通流程等。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间隔、智能家居等。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但是,以芯片为主的物联网还是停留在物与物相连,而中国却在过去的十年中,推广普及了10亿人扫码链接物联网的基础,包含了扫码支付、扫码购物、扫码登录、扫码开锁、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扫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核酸码等)等举措,引领了全球“以人为本”的物联网。
读懂码链数字人物联网
徐蔚在书中告诉我们说,因为互联网是基于IP的世界。它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它是通过基于IP的虚拟地址和机器替代人类而成为社会网络节点的。而码链网络的底层则是基于人的数字化行为。
徐蔚在书中阐述说,码链的数字人网络是基于多重主题(Motif,所以是个Matrix),根据社会地位(传播路径与影响力的Matrix)与开放态度(也是一个Matrix)构建的社交网络。ID作为“数字人”的识别标识,具备多种主题的唯一识别ID(基于不同的圈子,可以没有实名,因为实名只是肉体人世界的标识)。闭环交易包括关注、点击、传播、分享、行动等,即每一次“行为”都叠加了自己的DNA,所以可以全程追踪,并且实现按照绩效付费P4P模式。
徐蔚告诉我们,数字人O2O(Offline 2 Online),即线下和线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Online 2 Offline:即线上和线下。WEB PAGE(网页)也是Offline(未连线的),因为可以“被肉眼看到”。而数字人O2O链接的,则是人与物、人与人。
徐蔚介绍说,码链数字人网络是多极化的。在码链数字人网络多极化的去中心化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心,二维码是这个中心唯一的入口。数字人网络既可以自动地标注顾客,也可以清晰地标注商家。去中心化让每一个人既可以是广告的经营者,同时也可以是百货商店。每一个人都可在传播分享的过程中分享剩余价值。
这是因为,码链的全球专利二代活码,相当于商品的身份证(物品的电子标签),通过这个二维码可以直接对接企业,看到该产品的多种信息,包括生产流水,从而有效杜绝了假货串货,保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小小二维码,可以统一模式、统一货币、统一支付、统一行为、统一思想。
Matrxlink协议(智慧码链矩阵连接协议)与HTTP协议(服务程序的超文本传输协议)是指计算机通信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或规则,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通信协议,它允许将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档从Web服务器传送到客户端的浏览器。互联网HTTP协议遵循网线连接IP地址背后的虚拟世界。而MatrixLink协议(智慧码链矩阵连接协议)遵循二维码接入ID背后的真实世界,MatrixLink协议(智慧码链矩阵连接协议)可向下兼容并取代互联的http(服务程序的超文本传输协议),MatrikLink协议(智慧码链矩阵连接协议)可记录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社交化传播分享的每一个环节而获得价值分享,交易奖励,且拥有一整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MatrixLink(智慧码链矩阵连接协议)数字人网络协议曾成为35项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的专利引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