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森亿智能 E 轮融资 5 亿后,东软医疗如何突围智慧医疗赛道?
在医疗领域,互联网和科技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最大的变数。
随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智慧医疗又有了新的解读。
在会场的 AI 智慧商街里,AI 智慧健康店的工作人员利用 AI 技术为老人测量血压,直观展示人工智能为现代医疗带来的改变。在 GE 医疗展区," 爱迪生人工智能平台 " 的展出背后是 AI 在临床医学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完善。
如今,智慧医疗的概念已从单纯的 " 互联网 + 医疗 " 转变成了由新兴科技手段赋能组成的庞大医疗体系。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智慧医疗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医学的未来,也因此,智慧医疗成为医疗企业竞相争夺的赛道。
对于 " 国产 CT 一哥 " 的东软医疗来说,2019 年是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 MDaaS 推出,其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布局正式开始。
一、智慧医疗是东软征战下半场的 " 入场券 "
东软医疗的诞生像是一场 " 中国式浪漫 "。
1989 年,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重金从美国购买的 CT 发生故障,在美国工程师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东北大学的教授们却凭借他们在计算机、电子、机械等领域过硬的知识成功修复了这台 CT。
事后专家们反思:为什么不造一台属于中国的 CT 呢?于是东北大学成立计算机影像中心,正式开始研发国产 CT 整机。
1994 年中国自主研制的 CT 样机在东北大学诞生,三年后,东软医疗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在这台样机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一台国产 CT 机。此后东软医疗一路穷追猛赶,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医疗设备厂商行列。
时至今日,东软医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 CT 制造商与出口商,但随着新鲜血液不断涌入医疗器械领域,东软医疗的业绩增长出现颓势。
招股书显示,自 2018 年起东软医疗在售的 CT、MRI 等主要产品均价下降,但销售总量增长并不明显,净利润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东软医疗需要寻找一个能支撑门户的第二主业。同时,互联网、5G、大数据等高新科技的蓬勃发展,将医疗从 " 硬件时代 " 带入了 " 软件时代 ",智慧医疗成为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慧医疗的概念几乎与 5G 同时兴起,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其内容已经从狭义的 " 智慧医院 " 演变成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医疗解决方案。
从使用场景上看,智慧医疗覆盖医院、家庭、社区甚至企业内部;从市场需求上看,智慧医疗包括预防、检测、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从科技手段上看,智慧医疗又集互联网、AI、AR、VR、大数据等手段于一身。
可以说,如果医疗企业未来想继续深耕医学领域,智慧医疗是必需的入场券。
此外,东软医疗总收入的 74.4% 由诊疗设备业务收入组成,其中 CT 收入又占比约 70.86%,收入结构并不是毫无风险。发展智慧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收入结构,寻找业绩增长第二曲线,还能完善其产品矩阵,巩固市场地位,同时也是医疗物联网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智慧医疗赛场森亿 To B、华为 To C,东软胜率几分?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了智慧医疗领域,这其中不仅有传统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也有头部互联网企业和新兴的 Saas 企业。虽然智慧医疗还未跑出独角兽,但各企业间的竞争已趋近白热化,部分企业也已凸显出独特的优势。
在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上,森亿智能的表现是相对突出的。
这家成立于 2016 年的企业刚刚完成 E 轮融资,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红杉、腾讯、IDG 等明星资本的青睐。森亿智能对于智慧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AI 领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升级等技术,对海量医疗数据进行整理和研究分析,并提供医疗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
换言之,森亿智能为医院提供的是综合信息平台,医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疑难杂症信息进行检索和记录,提高临床医学的诊治和科研效率。即使成立仅五年,森亿智能合作的三甲医院也已达 150 余家,且还在持续增长。
森亿智能的平台搭建主要面向 B 端用户,但智慧医疗不仅仅只存在于 B 端,C 端领域同样需要医疗,碳云智能的用户就主要来自 C 端。
碳云智能与大多数医疗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关注的是私人健康领域,通过自建的信息后台整理各类智能健康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反馈,起到预防与康复的作用。
而实际上,类似的工作科技巨头们也在进行。很早以前华为就已经开始搭建智慧医疗生态,通过华为 SDN 等平台建设医疗物联网,将医疗机械与信息终端紧密联合,最终形成辐射全网的医疗圈。
与这些企业相比,东软医疗的 MDaaS 看起来并不那么 " 炫目 ",甚至可能有些平凡了。
MDaaS 是东软医疗搭建的智能影像服务平台,全名 "Medical Devices&Data as a Service",简称 "MDaaS"。
MDaaS 的目的在于通过智能影像解决临床医学难题,提供的功能包括智能影像服务、基于影像的临床解决方案及医学影像研发服务等。从使用场景上看,这套系统更适合县域医院等医疗资源不够的机构,在碰上疑难杂症时邀请其他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远程会诊——而这本身也是东软医疗搭建这套系统的目标之一,即更好的服务县域和乡镇医院。
MDaaS 与 CT 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后者生成影像而前者收集、分享影像,与其说 MDaaS 是一个智慧医疗平台,不如说是 " 升级 " 过的 CT 售后服务。
当然,对于东软医疗来说,MDaaS 脱胎于其医疗器械生态,又服务于其医疗器械生态,是其建设自身医疗 IOT 的重要尝试。但站在市场大环境下,东软医疗想要在智慧医疗方面有所突破,还需要新的尝试。
三、" 立足 " 与 " 跳出 ",东软杀出重围的两条路
在新生力量与互联网巨头不断向智慧医疗领域发起冲击的背景下,传统医疗企业想要出头,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产品生态,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另一方面又要跳出自身产品生态,关注市场动向、预判市场需求。
长久以来,东软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大型诊疗设备,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形成了产品护城河。并以过硬的产品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客户关系,这是东软医疗已有的优势。
而利用这个优势做好智慧医疗的办法,除了自己搭建 MDaaS 以外,还可以与相关软件公司合作,将产品接入其他企业已经建设完成的、成熟的智慧医疗生态,同样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力。
同理,MDaaS 的功能建设也不能拘泥于服务企业自身已有的产品,而应适当跳出 " 限制 "。智慧医疗的范畴还包括预防、筛查和康复,其中预防和康复又常在发生在医院以外。这就意味着一些能更贴近消费者的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疾病预防和病后康复的主要载体。
接入可穿戴健康设备,或成 MDaaS 日后发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