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上海距离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2016-05-18 15:1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璧山红岩网 丫环好狡猾 龙修天下 多力一锭醒 赵蓬洋 揭开尼斐塞特的秘密 咏弓下半句 冯月平 阿健与干妈 色品西游 www.caizi919.com 间桐樱淫虫

206206020

199IT数据中心微信账户:i199IT

全球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技术-生产创新、文化-智能创新、文化-技术创新3个阶段。在后两个阶段中,社会文化条件对于全球城市的形成具有显著效应。现实中,全球城市是一种“合体”,涉及若干中心,而每个中心需求的社会文化支持都不尽相同。金融中心更强调基于信任的社会文化以及开放、互惠的社会网络;政治中心强调较强的公民主体意识、政治和社会参与体系;消费中心则强调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广为流行等。

关键词: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社会文化条件,城市发展

一、全球城市的社会文化条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显著提升、新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流动社会的成型,国家间的竞争逐步让位于全球城市间的竞争,进而涌现出一些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范围,并成为跨国公司集聚地的全球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

随着网络社会成为人们运用新规则和新机制的理想场所,全球城市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基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总体看,国际学术界在讨论全球城市形成的动因时,更关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科技与政治的影响力。近20年来,这些历史进程背后的社会文化条件越来越受到重视。

Saxenian(1994)在探讨硅谷优势时曾指出:只有当生产和技术研发植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网络时,专业化才能转变为灵活的来源和创新的源泉。硅谷的成功不单纯依赖技术集聚和资本效应,同时也依赖独特的社会环境与文化。

Michael(1997)指出,全球城市与其他城市相区别的中心要素,是惯例、习俗与社会关系。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变,这些要素反射经济乃至影响经济演变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Hall(1998)指出,全球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技术-生产创新、文化-智能创新、文化-技术创新3个阶段。在后两个阶段中,社会文化条件对于全球城市的形成具有显著效应。

关于全球城市崛起的“社会文化土壤”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是高度碎片化的。我们缺乏厘清此类问题缘由的基本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这使我们反思的是:全球城市的社会文化支持问题是不能笼统讨论的。

现实中,全球城市是一种“合体”,涉及若干中心,而每个中心需求的社会文化支持都不尽相同,比如:金融中心更强调基于信任的社会文化以及开放、互惠的社会网络;政治中心强调较强的公民主体意识、政治和社会参与体系;消费中心则强调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广为流行等。

二、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文化条件

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成为上海未来30年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动力。科创中心不仅是创新产业的集聚地,也是创新产品的市场,还是支持科学创新的资源整合与配置枢纽。从全球著名科创中心(如硅谷、纽约、伦敦)的实践来看,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有效应对以下核心问题:

一是形成创新产业的高端人力资源结构,即如何吸纳科技创新、创意及其支持产业的高端人群。

二是形成鼓励和保障创新行为的社会规范与制度体系,以使首创精神和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制约市场投机行为和短期逐利取向。

三是促成开放、高效的研发资源整合体系,即形成高校、研发机构间,研发机构与金融平台间、研发者间的资源整合体系。

这些问题都不是经济与技术体系自身能有效应对的,背后涉及复杂的社会条件。

(一)高端人力资源结构与“宜居”社会环境

全球科创中心首要条件是形成与高端产业相应的人力资源结构,以纽约、伦敦为例,见图1、图2。

208208020

图1:纽约就业人口现状

207207020

图2:伦敦人口的分行业就业(万人%)

一是高端人力资源结构的形成和优质人力资源的流转,都高度依赖一个“宜居”的社会环境。

二是宜居社会环境包括(Peter Evans,2002;D. Hahlweg,2005):便利、高效的生活服务系统;便捷、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高水平的综合教育系统;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养老、医院等)安全、有序的社会秩序。

从硅谷的例子来看,高端创新人才聚居,并就地形成高度便利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对于科创中心的长效运行和人才吸纳具有重要意义。

(二)鼓励和保障创新行为的社会规范与制度体系

Hall和Soskice(2001)认为:现有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可以区分为“急进型技术创新”和“累积型技术创新”体系。急进型技术创新主要是生产线技术的本质改变,包括由此带来的全新产品和全新生产程序。这种技术创新模式更能满足效率至上的风险资本投资要求,对灵活多变的科技产业极为重要。累积型技术创新见效慢,比较适用于固定资本投资规模较大,注重持续竞争力的产业,如机械加工业、精密制造业等。

通常一个地区很难同时在两种技术创新体系上都形成绝对优势,因而大多有所取舍。比如,硅谷就是典型的急进型技术创新体系,而东京则优于累积型技术创新体系。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每种技术创新体系都需要依托一定的社会条件。

急进型技术创新体系的社会文化条件。急进模式的技术优势通常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就要求社会形成相应的自由生产体制。比如强调自由的劳动力市场、通适性强的通用人才培训体系与研发体系,去等级化的市场结构,企业间以自由竞争为由不受社会契约限制开展博弈。

累积型技术创新的社会支持条件。这一技术创新体系依赖于高品质的生产线,且必须对生产、研发过程进行持续长期改良。累积型技术创新强调与之相应的社会协调机制,比如: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长期或终身雇佣体制(典型的日本生产模式);以企业间社会交换网络为依托,形成的企业间长期合作机制;以行业协会、商会等非市场治理机制为依托,制约各种短期工具主义投机行为。

目前,上海在这两种技术创新体系方面都未形成相应的社会文化条件:

一是行业协会、商会等非市场治理的社会主体发育不足。上海的行业协会与商会数量有限且能级较低。其中相当一部分协会具有政府背景,即难以灵活地反应市场需求,也难以有效率地组织和协调企业间的合作。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