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执行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今年经济增速要稳定在6%~6.5%的合理区间,而今年三季度的数据已经下探到6%的下限。这主要是因为消费、投资、外贸这三驾驱动经济增长的马车相比2017年和2018年都呈现下行趋势,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需要新动能。
同时,5G技术还能助力城市治理,依托交通大数据应用监控交通,能为政府提供不同维度的实时交通分析及预测结果,促使政府打造智能交通系统,最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5G推动物联网发展,进而拉动智能制造、智能车联网等产业发展。5G将应用于信息交互复杂的自动驾驶场景,可保障车与车、车与路、车与障碍物间的信息交互延时在1毫秒内,车在自动驾驶场景内可即时处理突发情况;5G技术低延时、高带宽、高稳定性等特性,将大幅提升车辆的设备连接与传输能力,实现云端场景快速构建、实时分析和智能决策,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的更新与发展。
智慧城市是智慧经济的主要载体,中国现在已经有162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从2013到2018年之间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从市场规模角度来看,今年智慧城市相应的产值会突破10万亿元,2022年预计会突破25万亿元,将对经济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可以看到,5G将成为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主要的技术基础,它将使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交通设施会更加智能,网络安全也会更加长效。5G在导入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影响最大的就是交通领域。人们最关心的“大城市病”就是交通拥堵,当5G技术得以运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变为现实,因为驾驶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带来的拥堵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在智慧城市导入和建设过程中,交通行业是处在先行地位,这也就意味着车联网和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事实上,这两年我国一直在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但有一个对经济增长贡献一直较为稳定的动能却被长期忽略了,那就是城市化,尤其在5G到来的时代,有“两化”可以融合,即信息化和城市化。过去我国在发展城市化的思路上有一些局限,为了避免“大城市病”更倾向于优先发展中小城市。近两年思路开始转变,更侧重于打造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如此一来,该如何避免“大城市病”?这就需要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智慧城市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