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二十年】深圳市智能交通管理发展回顾
为了使灯控路口交通更加安全有序,提高其通行能力,深圳在九十年代初就开始重视平交路口的交通渠化设计,特别是早期的泥岗/红岭、深南/宝安路口,釆用了实体渠化岛的设计,缩短了行人过街时间,同时也缩短了大路口对向行车线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机动车与行人通过路口的时间,同时右转车辆在右转匝道上礼让行人与行人自由交织,减少了右转车辆的行车延迟;同时,尽量拓宽进口道,增加进口车道数,提高了红灯时的“蓄水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路口的通行能力。为了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除了合理的路网交通组织外,最有效的就是提高平交路口的通行能力。
深圳一直坚持做好交通信号控制三部曲:路口交通渠化设计-交通组织相位设计-信号配时(包括自适应交通控制) 。为此,深圳交警积极协调落实坚持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做法:让所有道路设计承担单位将设计图纸送交警审核把关,审图人员重点关注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特别是路口交通渠化设计,然后才是交通监控系统的配套设计把关。正是一直坚持了这种做法,深圳道路的大部分平交路口才有了比较合理的交通渠化设计,深圳路网交通才有今天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