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南京医院开设国内首个可视化门诊钟南山点赞
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毕志刚介绍,明基医院经过11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日均门急诊量已经比5年前翻了一番,国内很多医院患者就医时,从挂号、看诊到缴费每次都需要重新排长队,为解决看病“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的问题,南京明基医院耗时数年,投入重金,最早使用电子病历系统,逐步更新了HIS系统,全院上新了自助挂号缴费系统、自助检查报告系统,耳鼻喉科可视化智能门诊实现了智能分诊,患者就诊、复查看报告再也不需要站着排队了,坐在沙发上休息片刻,到号后排号系统自动叫患者进诊间,减轻了患者排长队的焦虑、减少了患者等候的时间,增加了患者看医师的时间,作为医疗服务的对象,患者逐渐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成为现代智慧医疗技术的直接受益者。未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会将医疗与人工智能等科技更好地结合,让更广大的老百姓能享受到高端、精确、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真正为全国患者带来福利。(李娜 梅书华 刘峻)
患者可以看到自己的病 通讯员供图
看病诊疗环节是可视化门诊最关键的一步。在这里,患者真的可以看到自己的“病”。明基医院耳鼻喉科医疗中心副院长王秋萍教授说,以前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告诉患者这个病在哪里、是怎么回事,完了之后,患者还是一头雾水,满头问号走出诊室。建立可视化智慧诊室,则采用可视化+语音调图+智能图解+诊室内镜互动看诊+智能诊疗流程的模式,彻底改变以往医患沟通模式。比如,患者在做鼻咽部检查的时候,就能直接通过屏幕动态看到影像画面,甚至实时看到病灶的位置,医生可以随时分析病情。如果还不明白,诊室配有对应病种三维立体动态模型图,病患可在就诊过程中清晰了解病情。门诊结束,整个系统就将检查图像和检查结果上传到病人手机里。
钟南山院士到场点赞
当下,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未来会有什么趋势?钟南山认为,国内曾做过一项研究,十几万心律不齐患者的资料,经过人工智能研究,分析出相关规律,识别出其中的房颤高危人群。这就大大缩短了医生的学习周期。研究显示,有75%的基层医生尽管不是太熟悉房颤,但只要把患者心电图等数据输入人工智能,就可以告诉患者这很可能就是房颤。
5月18日,南京明基医院开设国内首个可视化门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到场点赞,他说,这项智慧医疗项目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医患沟通效率。钟院士还展望了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的前景,他认为,人工智能大大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时间,在基层医疗领域,将有很大的应用。
接着,患者可用身份证、面部扫描、其他信息扫描等多重身份识别,在虚拟机器人“小助”帮助下同时录入病人的疾病和健康病史,方便再次就诊。
门诊面部扫描挂号
患者可以自己看到“病”
当天,钟南山院士也到场了,并为高科技智慧医疗点赞。他介绍说,公众看病最不满意的是医患沟通少,传统沟通模式就是语言沟通。可视化医疗到来后,改变了这种模式。患者直观地看到后,更容易理解,沟通效率更高。目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85%都是慢性病,病程十年甚至二十年,很多人到了出现症状后,自己的态度才积极。可视化有很好的宣教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正视疾病。假如推广可视化,患者更容易理解,更会主动去预防疾病的发展。
明基医院可视化门诊集中在耳鼻喉科,全新改造后,让病人体验到了流程的便捷、沟通的顺畅以及看病的透明化。
与有的医院进去就是挂号不太一样,在这里,每个患者都有一位虚拟的可视化顾问。通过一块大屏幕的演示与选择,患者可以由浅入深地对自己的疾病有个大概的了解。智能医疗顾问为患者提供医生的信息,智能帮助患者选择就医。专家补充说,这里会解除患者对医疗过程诸多的不解和疑虑,采用人工智能不断、及时地更新各类疾病最新科研与诊疗数据。
(责编:张妍、张鑫)
原标题:首个可视化门诊来了 钟南山现场点赞
据悉,除了可视化门诊外,可视化医学智能(远程)定期随访系统以及可视化智能(远程)康复管理系统等,还在酝酿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