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烟台正式启用“智慧交通管理云应用平台”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要建设好必须做好四个保障。
促进了警民关系和谐稳定。电子监控执法严格、证据确凿,有效减少了现场执法中存在的人情干扰,避免现场执法中民警和当事人产生争执,杜绝执法中发生警民冲突,全市公安机关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茅。
电子执法系统。包括交通违法信息采集、交通违法数据处理、交通违法统计分析、交通违法数据监管4个模块,可以直观快捷地进行非现场执法抓拍并进行分拣确认,并且在违法数据上传综合应用平台的同时,第一时间自动短信告知违法当事人。
缉查布控系统。包括过车监控、布控管理、车辆查缉、车辆撤控、案例管理5个模块,可以监测所有过往车辆通行照片和行驶轨迹,对特定车辆的行驶轨迹可以回放,对黑名单车辆可以缉查布控管理。
围绕实战需求,高标准集成智能交通系统资源
设备运维监管。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智能交通设备2个模块,实时监控各类设备及系统服务、数据质量的状态,并通过平台和短信方式进行实时通知,及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各类设备正常运转。
坚持服务实战,高效能拓展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多方研究论证,高起点制定智能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诱导系统。包括交通流量采集、交通路况研判、安全信息发布3个模块,通过微波、线圈、电警、卡口等设备将采集到的流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以红黄绿三种颜色在行车诱导屏上发布实时诱导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及时丰富的交通信息,科学均衡交通流量。
智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初见成效。烟台多家媒体进行过200余次报道。今年4月份,省政府办公厅要求烟台市政府信息办专门调研上报烟台智能交通情况。5月份,在省厅召开的全省道路交通管理重点工作推进会上,我市介绍了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建设经验。11月份,实施“畅通工程”部级检查组在观摩烟台市智慧交通管理云应用平台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和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杭州支队、东南大学的相关领导和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12月份,烟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进行项目验收时,原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等专家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规划保障。为确保系统建设科学合理,2011年5月,委托鲁东大学设计《烟台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三年规划》, 7月,市政府组织召开“烟台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三年规划”评审会,邀请段里仁、严宝杰、史其信、李斌、陆建等全国智能交通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并顺利通过,确保建设方案的科学性。
政策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借助智能交通系统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为此,2010年,交警支队在对省内外智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较好的地市进行考察后,提出了开展烟台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需求,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做出汇报,受到了高度重视。烟台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通过了《关于加强市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议》,对市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PGIS系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图层和交通设施图层,共有12大类的设备在地图上标注再现,可以实现精细化、精确化的管理应用。
推动了新型警务体制改革。借助PGIS系统能够实现可视化、数字化、扁平化指挥调度,推动新型警务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使交通管理真正从“体力型、经验型的粗放化管理模式”逐步向“智力型、科学型的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
指挥调度系统。包括警用资源、警情监测、警情处置、特殊勤务4个模块,可以整合利用其他所有子系统的功能,对交通安全警情和交通拥堵警情实现监测和处置。
视频监控系统。包括高空、隧道、学校、路口、路段、高速、移动、车管、驾管、办公等10大类监控,具有视频实时监控、视频网上巡查、执法网上巡查、视频执法系统和典型案例展示5个模块,能够实时监测城区道路、高速公路、执法办案、办公坏境等区域情况,高效、快速、准确捕获各类事件信息,实现指挥中心的可视化、扁平化指挥。
规范了市区道路交通秩序。有效治理城区乱停车、乱行车、乱变道、乱占路、闯红灯以及大货车违法入市等交通违法行为,降低交通违法率和交通事故率,进一步改善市区交通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平均每天查处闯红灯、逆行、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违法标线指示等交通行为约3000余起,重点交通违法率降低50%以上。
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短信告知、网上查询、路况发布、路况上报、微博微信等5个模块,主要向社会提供交通违法以及机动车和驾驶证的相关信息,及时主动告知当事人相关的交通管理信息,提供各项便民利民服务。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包括信号监视、信号控制、信号设施、信号研判、效果展示等5个模块,可以通过指挥中心对前端信号机进行远程控制,及时优化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技术保障。根据建设方案的总体设计,烟台交警支队又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历时半年时间,起草了《烟台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招标技术方案》,2011年12月、2012年1月,又先后邀请全国权威专家进行了两次评审论证,确保了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施工保障。项目招标完成后,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交警支队成立了由张治平副局长任组长、刘国进政委任副组长、支队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人员配备、车辆配备、工作协调上予以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对系统建设做出重要批示,烟台市财政局、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局、城管局、传输局等单位多次召开会议共商对策,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使3年的建设内容在1年半内圆满完成。
大众网烟台1月14日讯 (通讯员 袁圣凯 李娜 记者 王瑜) 近年来,烟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牢固树立“科技强警、科技驱动”的理念,大力强化“科技创新、科学管理”意识,全力推动智能交通管理工程建设。12月份,烟台市智慧交通管理云应用平台正式启用,共投资约1.2亿元,建成高清监控328处、电子警察103处、治安卡口23处、交通诱导41处、流量采集49处、智能信号232处。
按照省厅关于“上云是上策”的警务云建设要求,本着“实战、实用、实效”的思路,坚持“系统集成化、功能模块化、数据一体化、接口标准化、菜单桌面化、流程逻辑化”的原则,规划设计了指挥调度、视频监控、电子执法、缉查布控、交通信号、PGIS、交通诱导、移动警务、分析研判、信息应用、设备运维、社会化服务等12大系统,并全部深度集成到烟台市智慧交通管理云应用平台,充分运用虚拟化集群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率先实现了区域性的云计算、云存储和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