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访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周文栋
记者:近两年,各地纷纷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截至目前,我国约有500座以上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目标。您如何看待这轮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推广应用,各地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截至目前,全国约500座以上城市明确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周文栋: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承载人口越来越多,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过去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方式已经无法应对,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周文栋:坚持数据思维是《行动计划》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技术要素驱动向数据要素驱动转变。
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将走向哪里?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无锡曾连续4年蝉联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一名,2018年入选国际第三方机构评出的“全球20大智慧城市”,位列全国第一。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无锡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对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周文栋进行了采访。
记者:数据治理难题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行动计划》也把大数据应用放在6大提升行动的首位,无锡推进数据治理的进展如何?
周文栋:“智慧城市”的概念来源于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理念,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工程。2016年,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指出,智慧城市涉及新型城镇化、高端制造、交通管理、工业安全和农业服务等诸多领域。
周文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化解当下焦虑的前提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产业和公益、目的和手段、统一和分散这四对关系。
目前各地的实践中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比如数据治理问题,以前是苦于数据找不到、找不全。随着信息化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现在又陷于数据爆炸的境地。智慧城市是基于数据的治理,但数据不是越多越好,搜集和整理数据只是手段,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价值,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生活便利度、提升居民幸福感才是目的。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搜集、处理数据,但缺少服务,就混淆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无锡市高度重视数据资源治理工作,将数据资源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工作,在2015年专门成立了无锡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汇聚、清洗、交换和共享的运维工作。当前,无锡城市大数据中心已汇聚了43家委办局的5748个数据项,72亿条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正处于不断尝试的状态
2009年,无锡获批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智能应用的试验和推广。最早是在安防领域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了应急指挥中心、民生服务中心、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等平台。
但同时,我们也体会到,政府作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主导者,目前还处于不断尝试的状态。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都必须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停不下来。另一方面,各个城市情况各异,建设路径也不同,很难找到一个成熟的模板。
三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技术手段可以帮助解决城市管理和运行的问题,但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人性化和便利性。与过去的技术相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改造更加明显,也更容易让人们混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最终被技术绑架。
周文栋:理论界的这种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但在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这四个阶段并非线性排列,很多时候是交叉、同步、螺旋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能陷入这种线性发展思维。无锡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从智能化应用起步的,建设过程中又有数字化、网络化阶段的特征。
现阶段,无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数字治理的瓶颈。经过十年建设,无锡积累了十分可观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很多都是分散、孤立、甚至“隐身”的,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据资源,这又是数字化的问题。
根据《行动计划》,无锡将开展大数据应用、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生活、信息网络、信息安全6大提升行动,实施36个重点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