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雷连鸣:推进“数字永泰”建设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编者按: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2日至24日在福建福州举行,本届峰会以“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展示平台、数字中国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
以峰会为契机,人民网福建频道特别策划“解读数字福建”大型系列访谈,邀请相关政府和部门、企业嘉宾,畅聊“数字福建”,展望数字中国。本期访谈嘉宾是福州市永泰县人民政府县长雷连鸣,他将跟我们揭秘永泰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把脉经济建设、辅助政府科学决策,敬请关注。
福州市永泰县县长雷连鸣做客人民网演播室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福建演播室“解密数字福建”大型系列访谈现场,我是主持人郑窈。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在基层,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又有什么创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永泰的做法。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福州市永泰县人民政府县长雷连鸣。雷县长您好!
雷连鸣: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近年来,永泰县通过推进数字建设,用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把脉经济建设、辅助政府科学决策,效果凸显。作为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域,永泰为何在数字信息化建设方面下大力气?
雷连鸣:永泰在数字建设方面的实践,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精细化管理,建设数字政府。大家都知道,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群众生活等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对政府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永泰县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在政务大数据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二是基于公开透明,建设廉洁政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建设,利用数据的透明来约束政府的行为,把一些老百姓、媒体关心的数据,比如扶贫资金、惠民资金的每笔数据晒到网上,晒在阳光下,有效地监督各级政府行为。三是基于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高效政府。正像主持人说的,永泰虽然经济不发达,而且人才上也较为匮乏,与其说像我们这样的县不得不应用大数据,不如说我们更应该主动拥抱大数据,通过必要的技术替代人力、通过必要的数据应用提高智慧,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永泰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福建”建设的号召,大力推进“数字永泰”建设,一路探索、一路创新,努力通过信息化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实践成果。既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的良性局面;也为永泰建设智慧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永泰县推动数字永泰建设的背景,能否给我们介绍下,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抓手或案例?
雷连鸣:好的。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2017年7月开发的永泰县经济运行监测系统。以往,政府部门相关领导看经济数据大多是通过厚厚的纸质报表或者二维表形式,既费时又耗力,在掌握经济数据和重点企业的动态情况方面往往相对滞后。
为了破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开发了这个系统。它集纳了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0多项经济指标,以图表形式动态进行展现。既有各指标当月当季的完成情况以及同比、环比情况,又有与兄弟县(市)区的横向比较,并会自动对相关异常的数据进行预警,可以说是永泰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报警器”。我们的干部在手机上安装这个APP后,就可以第一时间、随时随地、全面高效地掌握经济运行情况。针对异常的指标和数据,马上了解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应该说,这套系统的使用,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复合式的可视化呈现,解决了各类经济指标数据数量多、信息繁杂、数据滞后、缺乏微观分析、专业分析难度大等问题,真正让数据“活起来”、“跑起来”,使得领导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举一个例子,比如对于工业数据,我们通过系统,不仅可以看到全县整体的工业运行情况,还能观察到单个企业实时的产值,如果出现负增长,我们挂钩企业的相关部门将第一时间主动走进企业,与企业一起分析原因,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同政府服务有关的问题,提高我们服务企业的水平,进而保障县域经济平稳运行。
系统运行至今,已经服务企业154家,未来我们还要持续更新优化,强化数据精细化、实时化,让系统更科学、更有效。
主持人:这个系统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那么永泰县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率方面,有哪些创新?
雷连鸣:当前,永泰正处在绿色引领、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正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但是在项目推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全周期分解和全环节精准把控,项目审批滞后、进展反馈不及时,容易出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中梗阻”现象,使得领导有时候不知道具体慢在哪里,问责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
现在我们开发了一个重点项目节点管理系统,将项目从开始到竣工细分为56个工作节点,明确了每个节点计划用时、实际用时、完成情况以及责任人、责任单位,实现了审批部门、项目业主、责任单位的信息共享、在线进度跟踪、进展情况查询等功能。项目立项完成进入系统后,从第一个节点就开始“计时”。一旦项目超时,相应节点责任领导、责任人手机就会马上收到系统发出的短信预警。县里也能第一时间发现,这个环节为何滞后,原因出在哪里,责任落在谁身上。
应该说,系统的运用,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达到了重大项目管理数字化、精细化的效果,实现了对项目的全程监督和全程推进,也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时间流程从300多天压缩到230多天)。对投资者来讲,这种“一对一”服务能够清清楚楚了解行政审批流程进展情况,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放心落地;对政府来讲,倒逼职能部门加快审批流程、主动靠前服务,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项目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