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中信滨海新城海底隧道预计2020年建成
新华房产9月18日广东讯 “这栋楼自去年年底开始动工,目前已经封顶。”中信地产粤东公司负责人介绍道,他所指的这栋建筑物,正是滨海新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据该位负责人透露,连接汕头南北两岸长达6.68公里的海底隧道最快将于2020年建成。
参观工地现场
创新开发 政企共赢
早在2010年12月,中信集团与汕头市人民政府签署《中信滨海新城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信地产全面负责汕头滨海新城项目的规划、开发和运营,城市运营成为了中信地产创新业务板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广东省政府2013年11月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广东汕头海湾新区发展整体规划(2013-2030)》,南滨片区被列为汕头海湾新区的核心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平台。片区定位为:集休闲旅游、海洋生态、商务办公、体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智能总部 RBD。片区的规划结构为“一轴、两带、三园、多功能组团”,建筑设计充分融合潮汕文化元素。
据负责人介绍,中信滨海新城位于汕头市濠江区,规划范围涵盖整个濠江区168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超过500亿元。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分片区滚动开发的模式,起步区12.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4—6年完成。项目包括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海湾隧道及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配套学校、医院、公园、酒店、商业等高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会议中心、博物馆、展览馆、体育中心、影剧院、歌剧院、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此外,项目建成之后,中信集团还将为地方承担起招商引资、产业引进、品牌塑造和环境综合整治的任务。
资料显示,中信集团拥有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证券等金融产业;在非金融领域,涵盖工程建设、资源能源、医疗保健及文化旅游等等,共横跨56个行业,与城市运营的多重需求相契合。在汕头中信滨海新城项目建设上,中信集团将协同内部这些资源,尝试利用城市运营平台,实现共赢。
PPP模式有望复制
今年9月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为PPP模式开展实践试点提供了政策基础。在具体的PPP合作实践中,政府提供资源、政策支持,和操作合法性的支持,还有行政事业上的配合。而企业则是做项目的筹资、规划、建设、运营。
和传统的BOT建设—经营—转让概念相比,PPP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的项目综合运作和交易模式,更强调由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有利于降低前期风险。换句话说,政府与企业不再是上下者的雇佣关系,而是转化为对等话事权的契约伙伴。可以说,这种全新合作模式的产生基于两点,一方面,中国未来几十年不可逆的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资金缺口,政府履职面临沉重的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具备区域整体规划和开发能力的大型综合开发企业,拥有大规模的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能力。
中信滨海新城规划展示
在中信滨海新城项目实践中,初步探索建立具有中信特色的资源复合型PPP政企合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主体“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关系,力求将生态、文化、交通、产业、环境、公共服务等高度统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区。
“这种模式是地方政府与央企共同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次重要尝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希望能够将这种模式成功复制到其他城市。”相关负责人说道。(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