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全国约500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目标
其二,智慧城市的应用基础不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这构成了中国特殊的市场需求。
刘女士晃了晃手中的手机,告诉笔者:“现在的城市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平台了。手机充值、水电缴费甚至预约结婚登记,都能靠‘北京通’线上解决。”刘女士口中的“北京通”,是一款由北京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市民登陆APP,用12位码对应身份证号进行识别验证后,便可快速查询相关公共信息、办理个人相关业务,高效省时又省心。
智慧城市就在你我身边
其一,智慧城市率先发力的智慧要素不同。虽然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大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例如共享单车、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和支付形式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某一个领域领先实践。
原标题:“原来,智慧生活离我们这么近”
那么中国的智慧城市之路有何不同呢?
就在8月召开的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开幕式上,各国嘉宾在台上进行主旨演讲,而一边的大屏幕上,“讯飞听见”正在同步形成中英两种文字。台下观众发现,即使有听不清的词汇、听不懂的语言,都可以借助“讯飞听见”输出的文字来理解。同步显示的文字准确率极高,而且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自动纠错,更加贴近讲话原文,不少人举起手机拍下这智慧的一幕。
在VR体验舱里体验一把智慧财政的决策,在实景模拟场地感受一次智慧交通的高效解决方案,在电子纸制成的节能公交牌上看一看公交到了哪个站,在导诊机器人亲切的声调中找到你要去的医院科室……展区集中展示了智慧政务、交通、环保、财政、医疗、扶贫、教育、城建、安防、生活等10个业务板块,为智慧城市提供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不少观众参观完智博会后感叹:“原来,智慧生活离我们这么近。”
发达国家起步较早,2004年韩国推出U-Korea国家战略,同年日本也推出U-Japan国家化信息战略,2006年新加坡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2010年美国提出加强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智慧应用项目计划。哥本哈根、新加坡、斯德哥尔摩、首尔等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这些都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尤其在城市节能、智能社区构建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工作日早上8点,北京市民刘女士像往常一样准时走进了北京市地铁四号线中关村站,搭乘地铁前往工作单位。在入站闸机前,她打开手机上的北京一卡通APP,点开乘车二维码,轻松一刷,便可进站,免去了以往在背包里费劲寻找公交卡的窘迫,既快速又便捷。与刘女士一样刷二维码进站的乘客不在少数。虽是上班高峰期,却并没有在进站口形成堵塞。
(责编:肖鑫、唐嘉艺)
但不可否认,目前大部分“智慧城市”的进程尚处在初级阶段。在此次智博会上,多位与会专家都提到了当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智能要素碎片化、信息孤岛留存、市民获得感不强、信息安全隐患等多重缺陷制约着智慧城市进一步向前,尤其是顶层设计的缺失,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确实,如今各种智慧系统越来越多投入到应用中,越来越多城市正在向着智慧城市迈进。
放眼全球,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正在各国兴起。
近期,智慧城市业界流传一个新的提法“PATH”,它是指平安、阿里、腾讯和华为四家智慧城市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平安宣称要做智慧城市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阿里希望通过商业支付服务强化其优势,腾讯强调连接,让微信成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入口,华为则在硬件方面具备优势。这些企业各有所长,直接面对社会大众,会把最敏感的需求转化为创新模式。它们各自在智慧城市领域有所布局,很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已见成效。
虽然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早晚会实现跨越和超车,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正在向世人走来。正如此次智博会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所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但总体需求旺盛,制度优势明显,发展态势蓬勃,深圳等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智慧城市期待中国经验
截至目前,中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以及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目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慧城市”实施国。
其三,智慧城市的侧重点不同。与欧洲、日本、韩国以节能减排为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相比,中国在此基础上加大了社会经济和城市居民的方便程度,同时在改善政府治理和服务上进行了深入探索。
智慧城市亟待顶层设计
上海市“智慧公安”建设,将庞杂的数据梳理编织成一张城市安全网。图为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田林新村派出所民警朱波(左)、李斌在查看田林十二村智能安防社区系统。新华社记者 凡 军摄
根据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7-2018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结果通报》,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北京、深圳的影响力,杭州、重庆的创新力,成都、武汉的投资潜力,福州、西安、贵阳、长沙的发展潜力等都被看好。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建省晋江市、北京未来科技城等还依托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结合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等业态,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智慧城镇。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表示,顶层设计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这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规划、超前思考,统筹协调,充分应用新的信息科学和通信技术,推动城市管理与运行更趋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
而在此次智博会的展区内,智慧城市相关的各类高科技产品同台亮相,更是令前来观展的观众惊喜连连。
生活服务和政务服务类的便民APP只是实践“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如今,智慧硬件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说到智慧城市,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衣食住行靠几个按钮轻松解决,还是办理各种事项不再排队、只用刷脸?是无人驾驶安全可靠,又或者绿色生产节能环保?……
不过,现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慧城市模板。专家认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始终要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实践,契合实际情况,量身打造具有中国特点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