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大数据下的智慧医疗-永川新闻
最近,令我们痛心的吉林问题疫苗事件网上曝光,又一次让我们医疗行业陷入困境和质疑,然而,通过大数据对药品的追踪了解问题疫苗的去向,及时的进行弥补与回收,也见证了智慧医疗+大数据的魅力。
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之下也能够足不出户拥有专业医生的网络问诊。打开“春雨医生APP”引入眼帘的就是快速提问和找医生,智慧医疗以APP的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的咨询专业人员有关问题。打开重医附属永川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指即可随心选择就医时间、科室,第一时间收取你的化验报告。在我们就医难、看病难的时代背景之下医疗机构用大数据的智慧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做“便捷”与“高效”。
所谓智慧医疗,简称为WT120,它是一个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患者数据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智慧医疗采用新型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构建出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截至2017年,智慧医疗的在线医生人数同比2007年提升了1.64倍,同期诊疗人次次数提升了3.24倍,付费人次比已经提升至67.40%。从公共医疗管理系统不完善、覆盖面低到如今各级医疗机构的逐渐完善与档案数据的建立;从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到如今三级诊疗的建立、医疗人才的输送;从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到如今医疗体制的改革,药品调价格、入医保。
智慧医疗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基础上联合了智慧医院系统、智慧区域卫生系统、智慧家庭健康系统等部分。一方面智慧医院系统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的智慧医疗挂号平台、病人健康状况与医疗信息档案、整个医疗过程的诊治流程等等。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三级医院基本达到全覆盖,而二级及以下也基本达到80%覆盖。例如打算周四在重医附属医院进行检查,可以在医疗平台进行挂号,任意的选择时间、科室,无需排队等候直接就诊,检查报告当天就会在你的个人信息平台当中进行查阅。患者从住院到出院的整个诊治流程也将会在医生的办公系统当中进行记录,如需转院治疗那么你的医疗档案也可以在新的医院进行查看作为诊断的参考。
另一方面智慧区域卫生系统由区域卫生平台和公共卫生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区域卫生系统将会建立起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区域一卡通、双向转诊、一单通等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医疗、医保、新农合系统“三位一体”的运营平台。这样的模式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方便运转,而且实现了大小医院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中间件、网络计算等手段将区域内医疗卫生大数据进行集中,为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与帮助。
同时,智慧家庭健康系统是一种最能够贴近患者的智慧医疗系统,对慢性病、老年人、不方便去医院的患者、我们的健康监测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问题解决模式。定时监测我们的血糖、血压,自动提示我们的日常药物的服用,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能够给予正确的自救与互救。例如独自在家的老年人可能突发了脑血栓等症状,即可通过智慧家庭健康系统寻求帮助,在第一时间内如何做出反应,我们监控系统将会及时联系就近的医院前来急救。如此一来的话,我们的突发性疾病死亡率将大大的降低,我们平日里的健康系统管理也可以及时告知我们的身体状况,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状态。也是减轻小病占用医疗资源而导致的看病难的状况发生。
从目前来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医疗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助力解决看病难、实现数据的共享、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与药物短缺的问题。对比全国的发展,永川的智慧医疗也在大力推进之中。根据永川区政府和科大讯飞的合作,我区将实现全区“一卡通”普及率达80%;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电子病历覆盖率达80%;政府办医疗机构参网100%。逐步建立集挂号、就诊、收费、检验报告查询等服务为一体的健康医疗“一卡通”体系;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市、区、镇、村四级政府办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建设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网站,通过网上或移动客户端挂号预约,并获得健康保健知识和医疗资源信息;建设集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及远程教育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
真诚地希望智慧医疗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走路,能够高效便捷的挂号诊治,让病人“好看病、看好病”,助力解决看病难题。
真诚地希望智慧医疗能够实现数据的广泛共享与深度的利用,有助于患者自己了解自己的病情,有助于医护人员能够及时的将档案作为诊断参考,能够有助于为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提供帮助。
真诚地希望智慧医疗能够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让一些缺乏医疗资源的区域通过智慧医疗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打造远程医疗网络,拉近三甲医院与偏远山村的距离,搭建好医疗上面的“生命桥”。
近期热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广泛的争议关注,为此更加呼唤大数据下的智慧医疗。
(谭向阳 永川统计局副局长)
(包 涵 四川警察学院201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