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水到渠成共发展】南水北调移民村的新生活:“互联网+医疗”随
在智能健康体检车上,正在车上协助村民进行体检的陈琦飞向记者介绍道,化验结果和个人健康信息等数据,会同步传输到三大平台――政府监管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和用户端。
据郏县卫计委副主任贾国利介绍,行政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和移动客户端可以实时互动,为签约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等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今年4月,郏县为全县14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智能健康体检车,并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了健康一体机设备,定期为农村群众进行健康体检,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建设。
“今年5月14日,我为胸闷的李成法做心电图检查,上传到平台后不到2分钟候,郏县中医院的心电图医师便向我反馈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心房颤动。”李玉瑞回忆,他马上便为李成法申请远程会诊,连线郏县中医院专家,为李成法及时调整了用药方案。
随后,记者还走进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马湾新村卫生室,通过大屏幕可看到另一端县医院实时传输的画面。
对于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率先运用,让包括张瑞静在内的不少村民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了大医院的医疗服务。
马湾新村的李成法,今年75岁,2010年8月移民到此,患高血压多年,去年8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村医李玉瑞借助健康一体机、云巡诊车等设备,时刻关注着李成法的心脑血管相关指标。
“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面体检,项目不比大医院少,结果几十分钟就出来了,一点不耽误下地干活。”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马湾移民新村文化广场上,张瑞静坐在停放在广场东北侧的一台健康体检车内,高兴得合不拢嘴。
当记者赶到这个移民村时,已是晚上7点多,干了一天农活的村民们正在村头的广场上排队等待体检。他们眼前停放着的12台健康体检车内,配备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心电图机等设备。“每台体检车可以开展7大项、49小项健康体检服务,”郏县白庙乡卫生院副院长陈琦飞告诉记者。
“基层村医在患者有需要时,可在线申请上级专家会诊,双方就病情‘面对面’沟通,遇到紧急情况,还可直接把患者转到上级医院及相应科室。”陈琦飞告诉记者,通过网上诊断,郏县马湾移民新村的村民就可以足不出村,获得市、县医院专家的诊治,体检结果能上传到县智能分级诊疗平台,直接推送到老百姓手机上。
两台不大的电脑大屏,几组摄像头,一条光纤,陈琦飞介绍,这样就可将马湾新村的患者和市县医院的专家连通在一起。“通过远程问诊系统,村卫生室直接与白庙乡医院、县中医院相应科室的专科医生进行实时在线问诊,由专科医生给予用药指导或治疗方案。”他说道。
原标题:【水到渠成共发展】南水北调移民村的新生活:互联网+医疗 随时与专家“面对面”
“截至5月底,全县共完成远程心电诊断6531例,远程会诊15211次,在线问诊54140次。”郏县卫计委主任张广杰说,群众不出村子就得到了上级医疗机构和专家团队的诊治,逐渐形成了一个‘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新格局。
专家“面对面” 远程会诊患者
一排排二层小楼、干净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健身器材……这里居住着来自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马湾村的388户1670多名移民群众。
“以前,想找专家看病,就要搭车辗转到市区,花费很多。但现在不用出门,通过网上诊断,就能获得市、县医院专家的诊治,体检结果直接推送到手机上,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记者了解到,该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向上可连接全国2700多家医院、22万多名医生,向下可与14所乡镇卫生院、377个村卫生室相连,贯通四级医疗机构,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探索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郏县模式。
“村民经常是多种病症兼具,对于我们基层卫生室的医生来说经验不足,特别是中医问诊基础之上禁忌药材的甄别都比较困难。”马湾新村村卫生室的一位医生告诉央广网记者,2017年为了提高基层医疗能力,郏县引入人工智能,为家庭医生团队和基层医生提供了一套智能医疗系统――全科辅助诊疗系统。
6年前,她带着一家人从丹江口库区搬入新家园。她现在所在的移民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村,距县城2公里,是由淅川县马湾、王沟、马沟3个村共388户移民搬迁过来组成的新村。
上述医生向记者解释道,这个系统通过学习超过500万份文献、千万份病例和健康档案,已经可以覆盖2000多个病种、5000多个症状,成为了基层医生的好帮手。
“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目前,全县家庭医生已完成签约46.51万人,达到80.88%的签约覆盖率。”郏县卫计委副主任贾国利说,1672名移民群众已实现签约建档,并定期进行健康管理。
库区新移民也有了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