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英媒关注重庆“横向摩天楼”:或为解决城市拥挤找到答案
报道称,20年来,上海的天际线是中国经济复兴和现代化进程的标志。这是有意为之。1991年,上海当地政府发起在黄浦江畔设计标志性商业区的竞赛。获胜的方案是三个超高建筑,旨在代表上海金融区和整个中国的崛起。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智慧交通”能否为治理城市拥堵开出新“药方”?
据彭博通讯社网站6月13日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中心大厦表明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其困境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重大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职业阶层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变化。
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类似项目。
这份由高德地图、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ofo等合作发布的报告显示,就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全国交通拥堵出现拐点,较之去年同期,全国百城中有77座城市拥堵程度出现下降,其中拥堵降幅超过8%的城市达到了15座。以北京为例,北京拥堵下降的幅度达到了5.47%。
ofo和摩拜数据显示,在其投放量最大的前20座城市中,有19座城市的交通拥堵呈现下降趋势。这其中,获益不匪的是深圳和天津。而在被ofo视为投放主力的北上广深,改变尤为明显。
高德骑行导航数据同样显示地铁周边是骑行活跃的区域,恰好匹配了地铁站周边的单车需求。骑行越多、拥堵越少、缓堵趋势明显。
然而,尽管充满象征意义,这个模式几乎肯定是过时的——而且中国未来的城市很可能变得非常不同。
报道称,博埃里2014年完成的米兰双子塔楼仅仅是一个a开始。今年2月,他在受雾霾困扰的中国城市南京展示了一个类似的项目。到2018年,南京将有两座绿色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在这两座摩天大楼里,将种植23种不同种类的树和2500株灌木类植物。
仲量联行亚太区能源和可持续服务部门主管马修·克利福德认为,高层建筑相互连接具有积极影响——例如避免地面污染和交通拥堵。
报道称,博埃里的第一座“森林城市”将于2020年出现在广西的柳州市。总体规划的初稿显示,在一座没有明确市中心的狭长形花园城市里,分布着大小不同且格局松散的建筑物。中国必须以一种拥有10万人口或更少居民的“小型绿色城市”的体系来压缩特大城市。
滴滴媒体研究院和CBNData12日联合发布的《知道—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从智能渗透率来看,中国一、二线城市整体优势依然明显,杭州继续位居榜首。珠三角地区总体渗透率较高,在用户渗透率排名前10的城市中占据4席,分别是深圳、广州和东莞、珠海。其中,在各级城市月人均出行次数上,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月人均出行次数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是天津、青岛、北京、杭州、宁波。
也许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工作习惯正在改变。老一代人更看重终身雇佣和大机构的稳定——正是那种要占据高大办公楼的公司。但是中国的千禧一代和其他各地的年轻人一样,正在拥抱自主工作、兼职和创业。联合工作空间正在蓬勃发展。吸引年轻、不那么富有的工作者——多数要居住在离价格高昂的闹市区很远的地方——对大公司来说是越来越大的挑战。与此类似,创造吸引他们的那种新型工作空间在传统的办公楼里也很困难。
对中国政府来说,雾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同时它也有足够的资金和执行力。因此,博埃里被委托为一座有100到200幢楼宇的小城镇设计一项总体规划,也就不足为奇了。
外媒关注中国治污新行动:“垂直森林”造就绿色摩天楼
全国多城拥堵情况现拐点 5公里出行生态重构
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限制大城市人口,并鼓励在传统城市中心周围开发所谓的都市群落。这些群落理论上说将按照功能区分,人口也不那么密集。这些群落将被高速的通勤铁路相连,从而避免中心枢纽拥挤。随着中心区的压力减少,构建更高、更密集的办公楼的需求同样会减少。(编译/胡溦)
“但结合共享单车投放和发展的数据来分析,共享单车的日益活跃,特别是地铁周边单车出行对拥堵起到的缓解作用同样促成了拐点。”房一多说。
“智慧交通”能否为治理城市拥堵开出新“药方”?
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由世界知名设计师摩西·萨夫迪设计,总建筑面积将达13.4万平方米,集住宅、办公楼、商场和娱乐会所为一体,整合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另外还有一座公园。它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独特之处:一幢长度超过300米的“躺着的摩天大楼”横跨四幢塔楼,在42层楼(中文报道是60层楼)高空把它们连接起来。
北京当代万国城的一些塔楼在12层至18层楼的高度由空中连廊连接起来。新加坡的达士岭组屋是一个大型公租房项目,七栋51层的公寓楼由空中连廊和空中花园相连。首尔的Velo Tower有两栋摩天楼在30层楼的高度由空中连廊连接。
美媒称中国摩天楼时代将结束:年轻人工作习惯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