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延安:构建新型智慧城市
大数据协同服务
12345平台通过“一线受理、一号民调、一网协同”三融合的非紧急类综合政务服务新模式。有效发挥社情民意调查职能,担负着全市公共安全感、县区评价和营商环境评价等多项民调任务。对城市全程全时全领域运行态势进行分析研判、综合调度、辅助决策,实现让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诉求“最多打一次”。
自2017年7月28日起,延安市民只要拿起手机拨通12345,就可以随时随地咨询政务信息、寻求政府帮助、监督行风政风和发表意见建议。上线至今不到8个月,接到市民来电和信息7.5万余条;受理有效诉求2万余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提升至96.9%和86.92%。
3704.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范围内,延安市正在从政务、教育、农业、医疗、企业、社区、生活七个板块全方位运用智慧城市建设体会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改变。延安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是却反映了改革动力来源于每一个细微之处。
从“对外一号受理、对内按职转办”12345智慧政务平台到“@政府‘随手拍’”的创新功能,从“无线陕西”延安试点建设到入选全国热线城市“最佳进步榜”……充分运用“互联网+”的陕西延安,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书写着身边的改革故事。
从“独立建设”到“集约共享”、从“条块分割”到“互联互通”、从“按需而建”到“按需而用”的云数据处理中心,依托虚拟化资源池提供动态、弹性的云计算资源服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坚实平台。
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
“您好,这里是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请稍等,我查询一下相关信息……”延安12345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受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听市民来电后,正在依据知识库内容给出答复。
来源:当地供稿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在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下,延安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延安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延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延安市信用管理办公室深入研究城市建设需求,打造延安市党政云数据中心、12345智慧政务平台等多个平台,构建新型智慧城市。
每一个“我”的命运都与所在的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每一个“我”都在时代大潮中逐浪前行;有难以割舍,有生机勃勃,有期待满满…… 作为革命老区,延安市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借助互联网手段,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红色的延安正在焕发全新生机,智慧的延安正在成为世界的新焦点。
借助”互联网+文化“的思路,打造全国首例全互联网科技产品“梁家河数字博物馆”和“百度百科·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延安在互联网上的新“名片”和新的数字资产,打造圣地延安数字博物馆群。只要用手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身临其境,从俯瞰梁家河全貌,到走近知青旧居、磨坊、淤地坝,再到村史馆、苹果示范园……把15个参观景点走上一遍,亲临知青插队故地,感受村貌巨变。
(责编:李志强、李浩)
随着陕西追赶超越的大步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精神支柱的延安市焕发出全新光彩,紧紧抓住网络时代,以“网络强市、国家数谷”为目标打造出智慧延安·城市大脑的“陕西样本”。
智慧城市提升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