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2018建筑业大潮已稳!资质取消!八大方向!六大目标!九大任务!
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根据《规划》内容,透露三点重要信息:
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开展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建筑抗灾能力稳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鼓励联合体
推动工人组织化和专业化、健全技能培训和鉴定体系、完善权益保障机制。
改革工程造价企业资质管理,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
加快修订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八、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18年建筑业改革方向
12月29日住建部下发“关于取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自2017年12月28日起,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再受理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申请,停止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审批等多项重要细则。
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
2017年4月13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园林资质正式取消。
鼓励创新
二、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2、园林绿化资质(已取消)
四、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5、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
加大在企业资质、人员资格、限制从业等方面的处罚力度,强化责任追究。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强化技术标准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撑。
工程造价改革
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及产品,形成完备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运用体系。
制定新建建筑全装修交付的鼓励政策,提高新建住宅全装修成品交付比例。
五、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
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
6、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
巩固保持超高层房屋建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体量坝体、超长距离海上大桥、核电站等领域的国际技术领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应用BIM技术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
三、技术进步目标
承(发)包改革
大力发展专业化施工,推进以特定产品、技术、工艺、工种、设备为基础的专业承包企业快速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建筑工人,到2020年建筑业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数量达到300万。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
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强化施工安全
2、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
6、工程咨询资质(已经取消)
4、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进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工程咨询
七、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
打破市场壁垒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

2018建筑业九大任务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北京、上海、浙江2018年1月起施行)
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
鼓励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合作,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同有序开拓国际市场。

1、资质标准还将有重大调整,资质类别要减少;
推行提供履约担保基础上的最低价中标,制约恶意低价中标行为。
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核定(已取消)
1、设计一体化资质(已取消)
工程担保、保险制度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更加科学完善,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规则和格局基本形成。
8、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对“挂证”的查处力度将更大,处罚力度会更大;
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骨干,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多元化用工方式。正式施行只是时间问题。
已经取消/拟取消的建筑业资质
绿色建筑
支持劳务班组成立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鼓励现有专业企业做专做精。
3、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全取消
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
加强业态创新,推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务方式和企业不断产生。
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全面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建设。
全国建筑工人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身份识别、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017年对于建筑企业是改革的一年更是发展的一年,住建部针对资质改革一次次做出重要调整,改革政策文件接连出台,并且改革力度也在一步步的加强,根据分析,建筑资质改革是为了调整建筑业组织结构的整体规划,为日后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做铺垫,尤其是在资质标准上做了大文章,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推行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基本建立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
7、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
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
个人执业
推进全装修
建设诚信体系
一、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承(发)包监管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程咨询服务业发展质量。
工程质量安全
2018建筑业发展六大目标
[导读]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2018年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逐步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维修金担保等制度。
资质改革
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支持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维图形平台的国产BIM软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为企业减负
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信用评价。
物业服务企业二级以下资质(已取消)
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
鼓励建筑业企业培养和吸收一定数量自有技术工人。
六、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2018资质和执业
建立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
9、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
建筑用工改革
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优化建设领域个人执业资格设置;
推进BIM技术
打击拖欠
鼓励以技术专长、制造装配一体化、工序工种为基础的专业分包,促进基于专业能力的小微企业发展。

